詹天佑修铁路遇到钉子户,提出无理要求,他用一招艰难摆平

2020-07-24 14:24:44 作者: 詹天佑修铁路

国人大多知道詹天佑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事迹收录在了小学生课本中。

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一百年后的今天仍在安全运行,按课本中的文字就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人们只知道詹天佑是我们自己的工程师,但不知道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他曾是一个学霸,他曾是一个经历了枪林弹雨洗礼的战士,他还是一个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人,京张铁路只是他主持修建的一个工程而已,他创造的奇迹数不胜数……

1872年,容闳招收第一批赴美留学预备生。詹天佑的父亲不顾世俗偏见,为儿子报考了“技艺门”。12岁的詹天佑顺利考取,在幸成为中国第一批赴美的留学生。

经过短暂的学习,第二年詹天佑考入西海文的海滨男生学校,在该校刻苦学习两年后,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考入新海文的山房高级中学。

山房高级中学是当地一所较有名气的学校,非常注重考试与考试成绩。经过一年的努力,詹天佑由最初的中下生,一跃成为上等生。

第二年期末考试,詹天佑就成了全班第二名,令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美国学生家长吃惊不已。

对所有中国留学生来讲,数理化、地理、拉丁文这些科目,完全就是零基础的陌生领域。詹天佑能够超越那些美国同学,可见其学习之刻苦,默默付出了无数艰辛努力才取得优异成绩。

从此,詹天佑的学习热忱一发不可收拾,到高中毕业时,他已经是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二。

1878年,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取耶鲁大学,选报的正是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间,詹天佑每学期都凭着优异的数学成绩拿到校方的奖学金。

第二学年,詹天佑干脆向校方申请三年毕业(学制四年)。毕业考试时,詹天佑不出意外的再次拿下了全系第一的好成绩。

就在詹天佑想要进一步深造之际,清政府令所有学生回国。

1881年,詹天佑归国,进到福州船政水师学堂学驾驶。第二年毕业时,詹天佑名列第一,福州船政大臣给他的奖赏是“五品顶戴”。

学成后,詹天佑被分到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号,任驾驶官。1884年,马尾战争爆发,詹天佑在战争中表现勇敢,受到国外赞誉。

直到1888年,经任职于开平矿务局的老同学邝孙谋荐举,詹天佑到中国铁路公司出任帮工程师,从此学以致用,投身到一生热爱的铁路建设当中,接二连三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天津——唐山段,是詹天佑跻身铁路建设业后主持的第一个铁路工程,在他的主持下,这个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工程仅用时八十天即通车竣工。

1891年,李鸿章奉命修建关外铁路(今京沈铁路)由古冶到山海关的铁路,高薪聘任英国人金达为总工程师。

初期工程尚且顺利,当这条铁路线延伸至滦河岸边时,面对宽阔的滦河水,金达束手无策,只好邀请世界一流的英国铁路专家喀克斯前来现场组织施工。湍急的滦河水波涛汹涌,桥墩始终无法修筑起来,英国、德国、日本专家相继败下阵来,眼见的工期将近,金达不得不放低身段向詹天佑求助。

詹天佑临危受命,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药。一众外国专家都等着看詹天佑的笑话,想要把延误工期的责任推到这个不知深浅的中国工程师身上。

可是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距离交工日期还早的时候,一架全长670米的钢铁大桥就雄踞滦河之上,詹天佑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施工任务。詹天佑这一手令外国专家刮目相看,他因此也名扬海内外。

1894年,英国工程院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从此,詹天佑的身影活跃在国内铁路建设当中,从塞北到岭南,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相继主持参与了津卢铁路(天津至卢沟桥)、萍醴铁路(株萍铁路的萍醴段)。

1902年秋,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任命詹天佑为新易铁路(京汉支线、河北高碑店至河北易县段,全长42.5公里)的总工程师。一直以来,修建铁路都是高利润的活儿,英国人与法国人争夺筑路权争得不可开交。

英法两国为争筑路权闹得脸红脖子粗,紧张的却是清政府。慈禧太后既不敢偏袒英人,也不敢得罪法人,最后还是袁世凯有魄力,上疏清廷,干脆这条铁路交由中国人自己来修。

慈禧当即准了,此举既不得罪列强,也讨好天下臣民,没有比这个更讨巧的办法了。

英人法人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不熟悉,不懂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从中作梗——眼见煮熟的鸭子飞了,英法两国迅速达成一致意见,不借款给清政府,看你怎么修铁路。

清政府给新易铁路的预算拨款只有60万,而且工期仅为六个月,因为老佛爷明年的清明节要乘铁路去西陵祭祖。

老佛爷的事,是天大的事,比天大的事,是洋人的事儿。误了事妈慈禧的大事,詹天佑吃不了也兜不走。

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詹天佑仅用时四个多月时间,不但按期完成了工程,而且工程总费用为白银6万两,节省开支90%。

詹天佑此举,不但鼓舞了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而且也坚定了袁世凯再接再厉的信心。不久,他即上疏请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

消息一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人对筑路权志在必得。这一次与英国人争夺筑路权的是大鼻子俄国人,一直以来,俄国人都视长城以北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不容他人染指。

双方争来争去没结果,最后达成妥协:如果清廷不举外债,不用外人修筑,就交由清政府自己来修。

在他们眼中看来,中国人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样复杂的铁路施工,他们就坐着瞧热闹好了,等中国人进退失据时,再出手收拾残局。

众望所归,詹天佑再次临危受命,负责京张铁路的勘查设计和具体施工。

邮传部尚书岑春煊不无担心的问他,京张线工程怎么安排好?詹天佑明确答复——越快筑成越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