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表弟是许昌俎氏先祖,俎庄社区还有着怎样的故事?

2020-07-28 21:08:27 作者: 岳飞表弟是许

市区文峰路北段有一个社区,

名为俎庄社区。

“俎”为稀少姓氏,百家姓中没有此姓。

这里的俎姓是如何而来的?

民族英雄岳飞与许昌俎氏先祖有着怎样的关系?

俎庄在历史上有过怎样的故事和荣耀?

今天,一起来看俎庄故事。

避祸改姓,岳飞表弟是许昌俎氏先祖

“我们俎氏宗族的鼻祖为祝靖,老家在河北省磁县黄鼠村,曾任宋殿前督统制,娶武穆岳飞姑母为妻,育有八子。”在魏都区魏北街道办事处俎庄社区大院内,今年70岁的俎喜臣一字一句地说。这位老人曾担任俎庄社区党支部书记10多年,前些年参与过《俎氏族谱》的续修工作,对俎庄社区的发展和俎姓历史了如指掌。相传俎姓有3个来源:一是鲍俎氏,鲍俎氏原为北魏时期代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汉化改革后改为俎氏。二是朱姓,明朝皇族的后代。三是祝姓。“俎庄社区的俎姓是由祝姓而来的。”

《俎氏家谱稿本序》中记载,如今俎庄社区的俎姓居民系岳飞姑表亲后裔。当年为避免株连,其始祖兄弟八人易姓分迁。其中,第五个儿子祝景行来到许昌定居,随着时光的流逝,族裔日众,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这段历史,199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也有记载:“北宋以前,县境内原无此姓。到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被谗下狱后,其姑父祝公为避株连大祸,遣子景行潜逃长社,改祝姓为俎姓。”

《俎氏族谱》中的俎庄历史地图 资料图片

俎姓后人看来,“祝”字改为“俎”字,读音相近,笔画均为9划。此外,若改为常用姓氏,天长日久,容易与其他家族并为一支,选此僻字可以更好地延续本支族裔。

从宋代至今,俎姓在许昌繁衍生息已30余世。到了清嘉靖年间,俎姓已成为“许昌大族”。据俎喜臣介绍,约于明末,18世裔俎清寰迁移到了许昌城南,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南俎庄”。其背后还有这样一段故事。俎清寰早年丧父,长大后在城南梨园村做酿酒师傅,渐渐有了一定积蓄。“有眼红者骗他说:‘这里(今南俎庄)土地好而且价格低廉,买来种芝麻一定能发财。’事实上,那一带地势低洼,过去年年积涝,庄稼难成。然而,憨厚老实的俎清寰听信其言后买了几十亩田地,种上了芝麻。谁知这里多年没有发生涝灾,庄稼连获丰收,基业渐开。”俎喜臣说,清康熙年间,俎清寰在当时的唐孙庄置办了房产,娶妻刘氏,育有四子。后来,其子均获功名。随着人丁兴旺、影响力越来越大,唐孙庄被改名,这就是南俎庄的来历。

筑寨安民,旧时村内风景优美

岳飞遇害后,俎氏八兄弟易姓分迁。“我始祖景行等从河北磁县出发,不畏艰难,跋涉南徙。”俎喜臣说,他们行至许州城北,见此处东临许汴官道,西侧有潩水流经,土地肥沃,便在此落脚,耕作生息,开枝散叶。

“过去,我们这里修建有古寨。小时候,我和小伙伴经常在寨墙上玩耍。”俎喜臣说,清同治年间,全村族裔捐资筑寨修池。“村里设寨门4座,门楼高约10米;木制寨门长约3米,宽约2米,厚约0.1米。”俎喜臣介绍,4座门楼上方均悬挂有匾额,东门书“紫气东来”字样,西门书“潩水长流”字样,南门书“瞻仰荀龙”字样,北门书“星拱辰极”字样。“四个寨门内侧均设有碾房,供巡更值守人员休息。寨外有河,我们称之为寨海河,引潩水灌注其中。”俎喜臣说,过去东门、南门、北门附近的寨河上均有砖拱桥,西门则有一座石砌四孔桥。“过去,寨海河内的水十分清澈,生长有芦苇等绿植,鱼虾很多,风光秀美。

“城墙由夯土筑造,20世纪70年代以后慢慢消失了。”俎喜臣回忆道。过去,村中有南大街、北大街、东门大街、西门大街。这几条街相交于村中心,被称为“十字街”。北门内路东是塘坊拐街,路西是楼院拐街。据老辈人讲,当年筑寨时,俎姓族人请来村东南某村一风水先生勘察。其观察地形、地势后思量,若设正南门,村内南北大街直通许州官道,南门外官道东、西两侧有两座大冢,犹如雄狮把守,风水甚旺。不过,如此一来,自己所在的村子则相形见绌。该风水先生打起“小算盘”,称“开正南门不利”,所以南寨门偏西约200米。

过去,每次遭遇匪患,俎庄人便会整装上阵,将寨门紧闭。在俎喜臣的记忆中,村内曾有5个池塘,用于蓄水。村东0.5公里许汴官道十字路口处还有一处闹市,被人们称为“十方院”。方圆数公里的民众在此做买卖,热闹非凡。

古寺老槐,见证俎氏血脉相传

俎庄社区东侧有一座千年古寺,名为龙化寺,寺前曾有一株古槐。龙化寺是少林寺下院,始建于唐代。据寺内碑刻和地方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原籍余李村的总兵余大人有一次回到故里,知晓龙王甘泉造福人民,保佑一方,遂召集俎庄、王庄、郭楼、陈庄和余李五村乡绅、寨首进行商议,出资捐款重修寺庙,历时8个月落成。

龙化寺门前曾有一棵古槐 资料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龙化寺的僧人大多还俗,寺院也由佛教活动场所改为他用。“这里曾办过俎庄小学,1958年是许昌县委党校所在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昌县毛笔社迁入寺内,后来这里又成了许昌县化工厂。”俎喜臣说,过去,寺前的老槐树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树冠高大。“据传,唐代大将尉迟恭曾在这里拴过马。”

千年古寺与老槐树无声守护和见证着俎姓后裔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随着时光的推移,老槐树出现了空洞,枝干也有枯死现象。前几年,一场大火烧了树身,使得老槐树的生存状况雪上加霜。“几年前,这棵古树终于倒下了。”俎喜臣遗憾地说。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丨牛志勇

本期编辑丨刘捷 校审丨刘瑞琦

值班主编丨黄冠宇 监制丨黄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