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时期,在这个年代当中,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对封建社会的旧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而接受过新思想的人,他们看清了封建社会的穷途末路,因此在民国时期诞生了一批走在革命前线的先辈。
王隽英的父亲王以成就是革命先辈当中的一个,他在诸城的战斗牺牲,此时王隽英才四岁,看着这么年幼的孩子,王以成的好友丁维汾不忍心让她一个人流落街头,于是就收养她为义女。
在他的资助和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王隽英从小就养成了同恶势力战斗的性格,王隽英自幼聪明,十三岁时,她已经写出了诗词,为了不埋没王隽英的天分,丁维汾就送她前往美国留学。
1931年9月18日,抗日战争爆发,王隽英怀着一腔热血返回祖国,他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抵制日货,打击汉奸,还将母亲唯一留个他的金戒指和自己攒下来的钱财捐给了抗日义勇军。
他的丈夫丁观海,对她来说既是兄长,又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两人走在抗日前线,用笔尖要唤醒国民的思想,两人在朝夕相处当中,结合在一起,并且养育一子丁肇中,王隽英即便在怀孕期间也没有放弃演讲。
战火蔓延,她的心口也在灼烧,为了能够帮助抗日事业,王隽英跟丈夫协助抗日的地下组织,给他们捐物资,给他们传递情报,由于两人的努力,各地都掀起了抗日热潮,可这也让日本人盯上了他们。
日本人将丁观海抓到了司令部,想让丁观海为日本人卖命,丁观海强硬拒绝,更是直面日本人说道:“宁做枪下魂,不做亡国奴”,面对丁观海的态度,日本人实在没得办法,丁观海和王隽英影响力很大,他们也不敢杀他。
关押几天之后就把他放了出来,两人也是知道待不下去了,立刻带着家人,开始逃亡,在地下组织的帮助下,两人乔装前往了重庆,并在重庆组织抗日事业,1945年6月,她跟丈夫跟蒋面谈民生大计。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他将儿子丁肇中送往美国读书,自己也前往陪伴儿子,她这一生都在奔波,给予儿子的关系实在是太少了,1960年,丁肇中在美获得了硕士学位后病逝,享年52岁。
在她临终之前,她给儿子留下了遗嘱:“爱科学,爱祖国,双爱双荣”,丁肇中也是朝着母亲的期望前进,1976年,丁肇中获得了诺贝尔奖,在颁奖典礼上,他用一口带着乡音的中发表了演讲,在最后一句话,她感谢自己的父母,更加感谢自己的祖国。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