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是一个适宜怀古的地方,又是一个无处凭吊的地方

2020-07-31 20:02:57 作者: 开封,是一个

图片 | 驴趣时光机

开封城,城摞城,城下埋有几座城?

根据考古成果,在现在的开封城区下面,自下而上,叠压着几个朝代的古城池遗迹:

唐代汴州城埋在地下10~12米深,北宋东京城埋在地下8~10米深,金代汴京城埋在地下6~8米深,明代开封城埋在地下5~6米深,清代开封城埋在地下约3米深。

来到开封城,你可能会忍不住看向自己的双脚,走在何处,都踏着厚重的历史;而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层层叠叠,尘封着这座城的辉煌与苦难。

地下的每层城池之间,会有一道自然形成的隔层,那是黄河历次淹没开封之后堆积的泥沙。

没有黄河,就没有开封。黄河为先民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人们在此聚居,发展农业,兴建城市。但到秦时,秦国将黄河与鸿沟水引入魏国都城,魏国灭亡,开封也由此开始遭受黄河水的侵袭,水患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黄河多次毁灭过开封。自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到1944年,有历史记载的黄河水淹开封就多达105次。其中,开封城被洪水围困15次,洪水进入城内、淤没城池6次。

洪水泛滥,毁坏了家园;泥沙淤积,定格了灾难;沙土堆积,抬高了层面;层层淤沙,间隔了历史。在与黄河的纠缠中,开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地理景观。

自宋以后,开封大体上一直在衰落。金朝将黄河改道,导致作为开封经济命脉的汴河枯萎、毁灭;明代末年,开封更是在战火中遭遇灭顶之灾:李自成起义军在围攻开封时,决黄河堤,致水淹城废……

历代的兵戈铁马,黄河的一次次泛滥,使开封一次次沦为废墟,一次次被淤埋。

时至今日,新的开封城已经不再受这些天灾人祸的威胁。但是,多次毁灭性的伤害,让这座城市永远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到了开封,包公祠和天波杨府,都是不得不去的景点。“文包武杨”,包公和杨家将是中国古代文官武将的两座丰碑,也是开封的骄傲。

包公祠有什么风景可看吗?虽然有个包公湖,却不比洞庭,不似西湖,也没有青山相伴。天波杨府,也不过是一处仿宋建筑,建成至今只有二十多年。年年如织的游客,当然不是为了来看风景、访遗迹,更是为了纪念刚正不阿的“包青天”,瞻仰世代忠良的“杨家将”。

历史上真实的包公,权知开封府仅一年零三个月。杨家将的故事,大多来自民间的虚构,但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却比真的历史还更宁愿相信一些。传说的背后,是感天动地的民心力量。为国为民者,百姓自然会让他不朽。

开封人活得悠闲自在,远离大都市的生活节奏,心中也有着作为宋都后人的光荣感和自足自乐。

现代文明,对于这种不随波逐流,或许应该表示出钦佩。对于它的顽固与守旧,可能也不由得一声叹息。

开封人脚下的中山路,人称“千年中轴线”。地底城摞城,其叠压层次与规模,在中国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究其原因,开封在旧城址上屡建屡淹、屡淹屡建,而市中心从未变过,始终以宋都御街为中轴线。

开封人究竟有多么执着?这般执着,究竟为了哪般?

或许正是对大宋嫡传的一份信仰,在对古都身份的认同里,保持着如磐的信念;在对家园与人生的坚守里,有着决绝的底线,有着什么也压不垮的果敢。

心香透千年,在尘封的开封之上,我们今天仍可以跨虹桥,赏汴河,焚香相国寺,登临白礬楼,饱餐孙羊店,下榻旧驿栈……那不只是对隔世繁华的执念,更是对历史和命运的守候,它关乎着这座城,也关乎着这座城里的每一个人。

仍忆清明上河梦,俺是宋朝东京人。当现状与历史盛名不相称时,仍有某种东西可以让自己感受到不凡。那些湮没在岁月里的,或许永远无法重见天日,然而开封的故事,却会融于血脉,无一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