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魏两国争夺河西之地有5次之多,为何最后彻底失败的是魏国?

2020-07-19 18:56:10 作者: 秦魏两国争夺

文|飞鱼说史

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战国策·原序》

战国历史,精彩纷呈。

最为三家分晋而始称诸侯的魏国来说,战国初期的百余年,是它最为风光的时间,因为这段时间它是战国当之无愧的霸主,左逼齐国,南压楚国,西攻秦国,韩、赵两个小弟也唯魏国马首是瞻。

战国时期疆域图

秦国本来就对晋国这个邻居比较反感,结果晋国分裂之后,一个魏国就让秦国焦头烂额,这时候秦国无疑是憋屈的。

想想也是,本以为堵在家门口碍事又搬不动的大石头碎成了三块,自己能轻松挪开了,结果发现自己连其中的一块都搬不动,不憋屈才怪。

魏国和秦国一直又一块争夺的焦点,那就是河西之地,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秦魏两国争夺河西之地有5次之多,为何最后彻底失败的是魏国?

魏文侯

这个问题,答案其实也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秦国和魏国最后一次争夺河西之地的时候,魏国已经远远是秦国的对手了,下面飞鱼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吴起为将,攻占河西之地。

韩赵魏三家分晋是战国开启的标志,智氏亡,三晋分,三晋分,七国立,七国指的就是三晋加上中原南部的楚,东部的齐,北部的燕和西部的秦。

从地理位置来看,韩赵魏三国是处于绝对的中原,尤其是三国迁都之后,逐鹿中原的心已经向天下诸侯表露无疑,想要逐鹿中原,必须要强大,那么该如何强大呢,上进的君主都发现了一条秘籍,那就是变法。

吴起

魏国是战国初期最早开始变法的,也是战国初期变法最为成功的诸侯,说起魏国的变法,就不能不说李悝和魏文侯,正是这两人的结合,让魏国强极一时,但这只是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强大,而魏国军事的强大离不开吴起,吴起是战国初期最有才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吴起在魏国主要的成就在军制改革上,他在魏国一手创办的魏武卒可以说是战国前期无敌的存在,对于魏国来说,吴起拿下河西之地,是对秦国沉重的打击,这也是第一次河西之战。

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

不少看官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河西和西河不知道怎么区分?其实这两个词前者代表的是地理位置,后者代表的是郡名。

吴起攻下河西之地后,就在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设置了郡,吴起也就被任命为西河郡守,并且在此地苦心经营20多年,这期间秦国当然也不能忍,毕竟祖宗传下来的土地,说丢就丢了多没面子,于是兴兵五十万,向河西之地进发。

魏惠王

结果,吴起以五万魏武侯把秦军打的落花流水,这就是秦魏之间的第二次河西之战,由此可以看出,吴起在魏,而秦人不敢动向,等到魏国到了魏武侯时代,吴起被逼着去了楚国,魏国抵挡秦军的屏障再也不复存在。

而接下来发生的三次河西之战,魏国则一步步失去了这块土地肥沃,战略意义重大的河西之地。

秦国蓄势,扭转败势。

我们把目光先转到秦国,战国初期的秦国,那是被魏国打的落花流水满地找牙,一直到了秦献公时期,秦国都是七雄里最贫穷最落后的存在,秦献公之后继位的是秦孝公,秦孝公是秦国强大的奠基人。

秦孝公上任前期,委曲求和,不在想着东出,而是在秦国想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变法,商鞅也在此时到了秦国,秦孝公的忍为了秦国赢得了二十年稳定变法的时期,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经过二十年的蛰伏已经彻底成为了战国七雄之首。

秦魏河西之战

我们接着把目光再次回到魏秦争夺的焦点河西之地上,吴起被逼走奔楚之后,秦国早已经把目光放在了河西之地,缺的只是一个时机。

很快这个时机就来了,公元前364年,秦将章蟜领军越过黄河,攻入魏的河东,大败魏军,并斩首6万魏军,在赵国的支援下,秦才退兵,公元前362年,秦乘魏军在浍水北岸与韩、赵联军大战之机,派庶长国出兵攻魏,大败魏援军,俘其主将公孙痤,这是第三次河西之战,也是魏国在争夺战中开始失利的起点。

秦国发力,终夺回河西。

魏国在对西边秦国战势的失利,在东边也过得不好,因为魏国攻打赵国,齐国出兵救援,打了一次漂亮的围魏救赵,而此时的秦国已经完成了变法,在商鞅的带领下,秦国趁机出兵河西,夺回了河西的几座城池,这也是第四次河西之战。

不过后来魏国改变了战略,又团结了韩赵,秦国为了缓和和魏国的关系,又把商鞅夺回的河西之地的城池还给了魏国。

秦魏河西之战

但是魏国实在是不走心,不上进,过了十余年又开始进攻韩国,结果韩国又向齐国求救,接下来又爆发了围魏救韩,这一仗魏国失去了霸主地位,魏武卒也损失殆尽,大将庞涓也自刎身亡。

而秦国又看到了机会,又以公孙衍为将,出兵进攻河西,结果魏国不敌,节节败退,最后魏国割让给了秦国整个河西之地,这也是第五次河西之战,此后魏国再也翻不起任何风浪。

飞鱼说:

秦魏两国争夺河西之地有5次之多,为何最后彻底失败的是魏国?这是因为魏国接连几次的重大失误,可以说,从吴起被逼走之后,河西之地已经慢慢倒向了秦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