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永乐论·黄子澄·齐泰:朱棣对待朱允炆旧臣的非人道与无人性

2020-08-01 21:10:52 作者: 建文永乐论·

作者:史遇春

建文永乐论

无论朱允炆在位时,对朱元璋分封的那些个朱姓藩王做了什么、或者准备要做什么,从中国历代所尊奉的礼教角度来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手中夺取政权的行为,是极不光彩、是违反礼制的。

关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也是无需辩驳的。

从建文帝到明成祖,就江山易主的过程来看,如果仅仅以“君君臣臣”的标准来评定,那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那些为建文帝舍命、那些在永乐帝面前誓死不屈的大臣,就其行为而言,他们在道义上,永远是站得住脚的;他们维护的、他们坚持的,是他们心中所信仰的道统与正统。

第二,那些背弃朱元璋与朱允炆曾经的恩遇礼待、转而支持朱棣的大臣,在行为上看,他们或许是识时务的;但是,他们的表现和行动,从思想上看,就某种程度而言,完全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权力、对威势的俯首称臣,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社会所尊崇的道德标准的背弃,可以理解为一种丧失正气的骨头松软。

第三,这世间,或许有万古的江山,但几乎没有千古的政权。所以,仅仅简单地从正统、道义的角度来看江山易主,是无法回答复杂的政权更迭问题的。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棣夺权与王莽篡汉,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二人都是在夺取统治权;二者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王莽篡取的,是异姓的政权;朱棣夺得的,是同姓的统治。

第四,就中国古来就有的理论而言: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果真如此,那么,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也不是个别团体的天下。所以,排除那些个被认为是迂腐的“君君臣臣”的观念之后,凡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去夺取天下。只是,政权夺取的过程中,往往太过血腥、常常有太多无辜的民众会丧生其中;只是,政权夺取之后,那些做贼心虚者、那些鸡肠小肚者、那些惨无人道者、那些泯灭人性者会持续恐怖清洗所谓的异己、会不断荼毒无辜的生灵。这,才是天下易主时必须慎之又慎的症结所在;这,才是历史最为残酷的一面。

第五,虽然,在天下易主的前前后后,没有人道、泯灭人性的恐怖阴云会笼罩当时;一般而言,这种恶劣氛围肯定还会流毒后世。但是,须知,那些坚持道义者的辉光,还是会给人很多激励;须知,历史会记住每一个无耻者的罪行;须知,暂时的美化和隐瞒,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会露出真实的面容…这,才是前进的力量;这,才是独裁者寝食难安的所在。

以上拉杂说了这么多,似乎还未尽意;不过,毋须再说了,就此打住。

下面,就根据明人宋端仪所撰的《立斋闲录》二,来简要说一说朱棣对待朱元璋、朱允炆旧臣的非人道与无人性。

黄子澄

黄子澄(公元1350年~公元1402年),名湜,子子澄,以字行;分宜(今属江西)人。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黄子澄会试第一,授职编修,进升修撰。

黄子澄还曾伴读太子朱标。

建文帝即位之后,命黄子澄兼任翰林学士。

黄子澄遂与齐泰一起参与国政,共谋削藩事宜。

建文帝败绩之后,黄子澄的亲族多被诛灭。

黄子澄的妻子被籍没,进入浣衣局。

浣衣局,俗称浆家房,明朝的宦官官署名,是为宫廷服务的八局之一,位次排于御膳房之后,专为宫内提供洗衣服务;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诸局之中,惟此局不在皇城之内。

黄子澄的妻子在浣衣局期间,生有一子。

孩子出生之后,不能姓黄,名叫舜家儿。

此子被郑氏收养,只能冒郑氏之姓。

据笔记作者所云,在他做成此记之时,舜家儿还在世。

黄子澄的妻子生有四女,全被送入南京西院。

关于南京西院,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据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六《内监·宦寺宣淫》载:

“比来宦寺,多蓄姬妾。以余所识三数人,至纳平康歌妓。今京师坊曲,所谓西院者,耑(即“专”)作宦者外宅,以故同类俱贱之,不屑与齿。”

沈氏所云“京师西院”,或可模拟“南京西院”之意。

齐泰

齐泰(生年不详~公元1402年)初名德,溧水(今属江苏)人。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齐德举应天乡试,为第一。

明年(公元1385年),齐德高中进士。

先后历职礼部、兵部主事。

为朱元璋所器重,赐名泰。

朱元璋临终时,齐泰曾受顾命。

建文帝时,齐泰进职为兵部尚书。

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政,密议削藩。

建文帝落败,齐泰被捉拿,遭受凌迟之刑而惨死。

齐泰的亲族,多被朱棣诛除。

齐泰的叔父齐阳彦、齐时永等,全都被发配充军。

齐泰的从弟齐敬宗,一同被处死。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正月十一日,教坊司(明代教坊司隶属于礼部,主管乐舞和戏曲。)等官在右顺门上奏云:

“有奸恶齐泰的姐并两个外甥媳妇,又有黄子澄妹,四个妇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条汉子看守着。年小的都怀身孕,除生子令做小龟子,又有三岁小的女儿。”

皇帝钦批:

“由他,小的长到大,便是个淫贱材儿。”

教坊司又上奏

“当初黄子澄妻生一个小厮,如今十岁也。又有史家,有铁信家小妮子。”

皇帝批道:

“都由他,钦此。”

(本篇结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