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角色二度互换:大明皇帝,明英宗与明代宗的恩怨情仇

2020-08-02 08:52:42 作者: 兄弟角色二度

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是俩兄弟,两人虽说是同父异母兄弟,但是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默契度都是非常高的;朱祁镇少年继位,而朱祁钰成为郕王;一个君王,一个亲王,不过两人依旧是不分彼此,朱祁镇出京巡游时,京城大小事务往往会交给郕王来打理,久而久之,郕王开始在朝中拥有了一定的威望和号召力。

不过英宗朱祁镇是嫡子,郕王朱祁钰是庶子,嫡庶之分,在皇位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思想中,也使得两人的人生走向不同,郕王对于自己庶子身份很自卑,他从未眼馋宫殿那尊龙椅,朱祁钰认为不被哥哥朱祁镇猜忌就实属万幸了,但是有时人生偏偏就是这么戏剧性,牢牢把握皇位的人,因为一些事件而痛失民心,而一直没有想过坐上皇位,却被推上了九五之尊。本篇文章,讲述一下明英宗朱祁镇与明代宗朱祁钰那些恩怨情仇。

兄弟二人地位,因土木堡之变而改变

自从朱元璋开始,就定下了“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以及“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大明帝国是何等刚强、骄傲、自豪,但土木堡之变却一直是大明的一个耻辱,大明王朝积攒近百年的国家精锐部队,竟然在土木堡一带被北方游牧民族来个彻底围歼,精锐尽失这还不算什么,最为关键的是大明天子(朱祁镇)也被游牧民族给掳走。

在古代王朝,天子就相当于百姓的君父,君父被掳走并百般羞辱,这对大明的百姓而言是何等的屈辱,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事情。北京保卫战中,大明军队的士气很明显的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制,而压制的主要方法就是羞辱明英宗朱祁镇。面对如此情形,大明朝廷开始讨论,如何解决这次事件?而朝中一些大臣认为:“此刻瓦剌军队势强,应立即迁都做好打算。”而支持开战的大臣们认为:“大明不可重蹈南宋的遗憾,应该战到最后。”朝堂上双方争吵得脸红耳赤,彼此都有自己的见解。

于谦坚持死守皇都,发起京城保卫战

这时候,于谦主动站了出来,他坚定地认为大明不可迁都,一旦迁都南方,根据历史经验,北方一定守不住。在于谦的坚持下,大明王朝决定死守皇都,在上内阁官员的支持下,于谦被火速提升为兵部尚书,由他来负责北京保卫战的军事行动。

于谦掌握兵权后,他需要处理的就是君主的问题,就是统帅问题,毕竟国不可一日无主,军中必须由统帅坐镇;被掳走的英宗一时半会是回不来北京,那么要稳住京城的局势,就需要扶持新皇帝,不然这会影响到北京保卫战的士气发展。

于是内阁一干官员进见孙太后,内阁首辅等人把目前的处境和无帝的弊端,告诉孙太后,孙太后思考许久,提出一个要求:“朱见深(朱祁镇的儿子)必须为太子。”内阁官员等人答应,接下来就是去做郕王的思想工作。

朱祁钰临危受命,成为明朝皇帝

原本以为朱祁钰会很乐意接受皇位,但朱祁钰一听要自己接替皇位就坚决推辞,他的理由是自己是臣,哥哥是君,哥哥还安康,自己怎么能够夺哥哥的位置;朱祁钰的态度影响着大明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内阁官员们苦劝许久依旧效果平平,最终只能请出孙太后来劝说,后来历经一系列风波,朱祁钰最终答应了继承皇位,同时也答应立朱见深为太子,于是大明皇帝变成了朱祁钰。

北京守卫战,景泰帝功劳卓越

朱祁钰登基为帝,年号景泰;他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书命令各地的边关守将不可以听信瓦剌的借口;而瓦剌人原本就想着用大明皇帝的名头来骗钱骗粮,不过各地的边关都把城门封的严严实实,最终瓦剌大军来回折腾几次都一无所得。

瓦剌首领也先气的要杀掉朱祁镇,最终还是在弟弟的奉劝下,也先才忍下心中的怒火没杀朱祁镇,瓦剌大军开始整合军队开始奔向北京,他们认为只要北京一沦陷,那么大明就基本上完蛋了;不过当瓦剌大军来到大明北京城门口时,他们看到的是一片浩浩荡荡的大明军旗,而北京城门口上站着一片一片的士卒,也先十分的奇怪,大明的精锐不就已经被击败了,这怎么还有如此多是军队。

其实北京的这些明军队,是于谦火速调集周边的备倭兵前来勤王的,不仅如此,北京周边被于谦下令挖了无数个壕沟和绊马栓,而城门上的大炮也是齐刷刷地对准城外,这时候的明朝京城武装到牙齿,真正做到固若金汤。

瓦剌大军最初不信这个邪,他们开始进行多轮攻城战,但是几轮下来,瓦剌大军横尸遍野,而明军由于战术得当,伤亡几乎忽略不计,这使得也先血气上脑,他情绪激动的命令让所有大军强攻,然而,这次声势浩大的进攻也并没有讨到任何的好处,甚至阵亡更加厉害。

明代宗不怕要挟,瓦剌被迫撤军

气急败坏之下,也先让人把明英宗带出来用绳子捆住他的手,然后把他脱光,让部下去逗玩他;大明皇帝被游牧民族羞辱,无数的大明军士十分的悲痛,士气下落极快。于谦看到这个问题,迅速上报给代宗朱祁钰,而没等一个时辰,明代宗朱祁钰一身戎装的走上了北京城墙,他巡视城墙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到来让士气低落的明军开始士气高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