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太后临终前拉着赵匡胤的手说:你要吸取后周教训,帝位先传光义

2020-08-05 02:14:06 作者: 杜太后临终前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登基,为宋太宗。

可是,不断有传闻说赵光义谋害了哥哥赵匡胤,也就是传说中的“斧声烛影”。其根据是,宋太祖本来身体健康,从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两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

而赵光义似乎也知道太祖的死期,因为他在去探望太祖时不经侍监王继恩通报便直接进入大殿,还让亲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对于外界的传闻,宋太宗赵光义自然也听说了。为了杜绝此类不利于帝位的说法,也为了显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他抛出了其母杜太后遗命的说法,即所谓的“金匮之盟”。

杜太后临终之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据说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也在场。

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与福荫,太后却说:“你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当吸取教训,他日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廷美,廷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

太祖听说,泣拜接受母亲的教训。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

这就是传说中“金匮之盟”的由来。可是,经过历代历史学家、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始终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真的有“金匮之盟”。

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太宗赵光义和赵普为掩人耳目而杜撰出来的。

即使不讨论太宗赵光义是否毒杀太祖赵匡胤,是否编造“金匮之盟”,这种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方式与传统的父子相传相比,可谓名不正,言不顺。

因此,太宗继位后首先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安抚人心,巩固帝位。

赵光义即位之后,即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还对于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关键物,都做了一番安排。

他任命其弟赵光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为节度使和郡,德芳也封为节度使。

太祖和廷美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太祖的三个女儿还封为国公主。

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曾和楚辅等人都加官晋,他们的儿孙也因此获得官位。

而一些太祖在世时曾加以处罚或想要处罚的人,太宗都予以赦免。

除此之外,太宗更注重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亲信。其实,太宗早在继位前就已经紧密鼓地进行布局了。

太宗任开封府尹长达15年之久,正是韬光养晦之时,他在此期间组织了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

据统计,光晋王的幕府成员便有60人之多。与此同时,赵光义还有意结交不少文官武将。

即便是太祖的旧部,如楚昭辅和卢多逊等掌握实权的朝中要员,太宗都着意加以结纳,继位后给他们都升了官。

太宗继位后,其府成员如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人都陆续进入朝廷担任要职,慢慢替换掉了太祖朝的大臣。

此外,太宗还罢黜了一批元老宿将如赵普、向拱、高怀德、冯继业和张美等,将他们调到京师附近做官,便于控制。

不过,太宗改变太祖朝政局最重要的措施当是扩大科举的取士人数。他在位时期,第一次科举就比太祖时代最多的数字猛增了两倍多。

科举使不少有才华之人都有机会入仕,而一旦被录取,士子们便青云直上,这些“天子门生”出任各种职务,无疑对太宗心存感激,心甘情愿地为新皇帝效力。

这样,即使当时朝野内外对太宗的继位有诸多非议,太宗也能够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整个朝廷逐渐变成服从自己的机构,而“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则成了后人永远猜不透解不开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