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正史而生疑:赤壁之战,刘备孙权是打败了曹操,还是帮了曹操?

2020-08-05 13:20:58 作者: 看正史而生疑

张昭心存汉室,当然不愿意与丞相曹操带领的朝廷军队对抗,所谓诸将之言,应该是代表了江东绝大多数人的心声:“曹公豺虎也,然讬(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在当时的绝大多数人眼里,曹操代表的是大汉天子刘协,打曹操就是打皇帝,就是造反。

但是鲁肃不这么看,因为他从来就没把大汉天子放在眼里,对大汉朝廷也没有半点忠心,他早就有了不臣之心,并且向孙权献计:“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如何曹操说了这样的话,后是文人肯定要大加挞伐,可是鲁肃这样说了,居然没有招来一句指责,而且被演义小说描写成了有点烂忠厚没用的老好人。

张昭主和,是为了避免江东生灵涂炭,也是不想背负背叛朝廷的罪名;鲁肃主战,是想让孙权割据一方,进而推翻大汉朝廷,自己登上皇帝宝座。

孙权参战,只为一己之私,跟公理大义无关

孙权一开始是不想打仗的,因为他心里也没谱:如果打败了,就会变成被曹操撵着跑的刘备,如果交出权力服从朝廷分配,也能得到一个不小的官职,起码要比小孩子刘琮官大——刘琮蔡瑁并没有被曹操杀掉,蒯越还当上了大汉朝廷九卿之一的光禄勋。

孙权在战与和之间徘徊,鲁肃的一番说辞,完全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这句话仔细分析,就是已经得到孙权信任的鲁肃不想从头再来,而曹操也没有许诺给孙权一个好位置,所以这两个人一拍即合,这才下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

鲁肃在赌,孙权也在赌,他们的赌资,就是江东百姓的性命。

如果赌赢了,孙权可以继续割据一方并有机会问鼎中原建号称帝;如果赌赢了,鲁肃也可以成为从龙之臣开国元勋:“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

如果赌输了,或者打成平手有怎么样呢?这一点孙权和鲁肃肯定也都考虑到了: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把江东打烂,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他们手里有兵,并不愁没地方可去,也不愁没东西可吃,艰难时刻,他们可以学刘备,“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

孙权和鲁肃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不做汉臣而问鼎天下,要是站在可观角度来看,他们就是货真价实的乱臣贼子,也就是有预谋有行动的汉贼。

所以我们可以说,孙权参战,完全是为了一己之私,跟公理大义无关,更不是出于对大汉朝廷的忠心。

曹操打着大汉朝廷的旗号,要求割据军阀服从调遣,伤害了孙权的既得利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曹操当时低调一点,像对袁绍那样(把自己的大将军之位拱手相赠),也许诺给孙权一个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级别的高官,而不是威胁“与将军会猎于吴”,那么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赤壁之战后,孙权跟刘备互相吹喇叭抬轿子:“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

看见了吧,大家打来打去,就是为了地盘和官帽:谁收取他们的地盘,就跟谁拼命;朝廷不给官帽,就自己做一个戴上。

这种根本不把朝廷和皇帝放在眼里的自我任命,在赤壁之战后成了常态:“璋(刘璋)推先主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

军阀们抢地盘,抢到地盘后割据称雄,铸造大钱当百、大钱五百、大钱当千,疯狂搜刮民脂民膏,如果说这里有家国情怀,那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曹操的忠君思想与膨胀欲望:刘备孙权打败了曹操,也成就了曹操

曹操想消灭割据势力一统天下,刘备孙权想割据一方建号称王,赤壁之战,实际是利己主义与

曹操曾经是个好人,也曾经是一位忠臣,从悲天悯人愿做忠臣良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愿做周文王,曹操的心路历程,其实也是一场利己主义与忠君思想的碰撞。

曹操的诗作,颇有悲凉之概,那是因为他又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曹操之诗,绝大多数人都会背几首,这里就不赘述了,咱们要说的,是曹操怎么从忠心耿耿到野心膨胀的。

曹操的《述志令》(《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有这么一句:“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曹操的儿子曹彰,理想也是“为卫(青)、霍(去病),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

曹彰能有此抱负,当然是曹操言传身教的结果。

要是一切都按照曹操的设想发展下去,曹彰是完全可以称为卫青霍去病的,因为在曹操的运作下,曹彰真的成了大汉天子刘协的舅哥。

但是曹操想做周公,曹彰想做卫霍,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孙权和刘备都不愿意他们达成所愿,所以我们很难说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是打败了曹操,还是成就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