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正史而生疑:赤壁之战,刘备孙权是打败了曹操,还是帮了曹操?

2020-08-05 13:20:58 作者: 看正史而生疑

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电视剧,绝大多数人看到诸葛亮借东风,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曹操八十三万人马死伤殆尽,曹操被熏得面目黧黑,总是忍不住高声喝彩。

这并不奇怪,因为受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影响,奸诈的曹操、长厚的刘备、睿智的诸葛亮、忠义的关羽、勇猛的张飞、帅气的赵云,这些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我们细看后汉三国正史,就会发现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赤壁战与和,其实是精致利己主义与忠君思想的一次碰撞,此战中只见私心,不见大义,孙权和刘备打败了曹操,也是帮了曹操。

赤壁之战中,谁是正义的一方?这要先看参战三方的身份

这个问题,百分之九十的人会回答:当然是刘备刘皇叔了,他的盟友孙权孙仲谋乃至周瑜周公瑾鲁肃鲁子敬,虽然人品和能力都差了一些,但是比篡汉奸贼白脸曹操强多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可不可以说曹操是在行使自己的职权代天子征伐?可不可以说刘备孙权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赤壁之战中,谁是正义的一方?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想要看参战三方的身份。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这一年曹操在出征前刚刚升任大汉丞相:“十三年春正月,公(曹操,下同)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曹操六月拜相吗,七月出征,八月刘表病死,九月刘琮投降,然后是曹操攻取新野,刘备奔走夏口,战争进入短暂的僵持阶段。就是这段僵持时间,给了刘备与孙权结盟的机会。

曹操之所以没有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刘备,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益州牧刘璋始受徵役,遣兵给军。”

作为大汉丞相,曹操进驻荆州之后,首先要安抚地方百姓,改组荆州管理机构。曹操的做法,给益州牧刘璋吃了定心丸,所以才表示服从大汉朝廷管理,并以朝廷地方官的身份,开始为曹操消灭割据势力提供帮助。

这时候占据夏口的刘备,身份是很尴尬的,因为他已经被大汉朝廷免职了。

刘备经常自称或被人尊称“左将军、刘豫州”,但到了建安十三年,这两个职位早就不被朝廷承认了——建安五年,曹操就宣布刘备为叛军并将其彻底击溃:“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读者诸君请注意,曹操击溃刘备,不是“尽降其众”而是“尽收其众”,那是因为刘备带领的部队,本身就是汉朝正规军。当然,您也可以说他们是“曹军”,这些人不是投降而是归建。

刘备也知道这些部队只听曹操而不听自己的,所以他一听曹操来了,马上脱离部队只身出逃:“候骑卒(侦察兵)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

刘备这一举动是很明智的,如果他不急早开溜,曹操一声令下,大家一拥齐上,刘备想跑也跑不掉了。

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三年,刘备的“左将军豫州牧”已经失去了合法性,赤壁之战前,刘备就是寄人篱下而且没有得到正式任命的“新野县令”。

刘备实际掌控的地盘和军队少得可怜,孙权比他强一些,因为孙权还是大汉朝廷命官。

咱们别信什么乔国老吴国太的称呼,因为当年根本就不会有这两个称呼,其中原因很简单——建安十三年没有吴国,也没有吴侯,孙权的身份是大汉朝廷任命的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这样看来,赤壁之战,实际是大汉丞相曹操代天子刘协征伐,跟割据军阀刘备孙权发生了军事冲突。

这次战役,荆州地方势力如蒯越、蔡瑁等人是站在曹操一方的,益州刘璋也对曹操提供了支持。

赤壁之战前的主战派与主和派:他们的态度耐人寻味

在演义小说里,是抗曹还是降曹,江东孙权集团是有过激烈争论的,以张昭为首的文官集团是极力主张服从朝廷管理,不要发生战争,而主战派其实只有鲁肃自己——当时周瑜并不在孙权大本营。

正史中并不是文官主和武将主战:第一,鲁肃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将,他只是个客卿,张昭也不是纯粹的文官(当时就没有纯粹的文官),他的职务是长史、抚军中郎将;第二,武将们也没有积极主战,这一点咱们马上要说。

《三国志》记载:“权得曹公欲东之问(消息),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

这个“诸将”,包括抚军中郎将张昭,当然也包括程普黄盖甘宁(太史慈已于建安十三年病逝)。这就是说,东吴诸将也是主和的,他们主和的原因很简单:关羽降曹,官封偏将军爵授汉寿亭侯,而大家在杂号讨虏将军的麾下,是很难得到高级官阶和军衔的。

因为是地方势力,所以大家的身份都很尴尬,赤壁之战前,鲁肃是临时任命的赞军校尉,赤壁之战后,周瑜才当上偏将军。所谓“大都督”,不过是自嗨的称号,这个称号不是正式职务,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暂时管军的临时工。

主和派是除了鲁肃之外的所有人,带头主和的张昭,也绝非贪生怕死,这一点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连孙权也说张昭性格刚烈,“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张昭主和,当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不想因为孙权的个人私欲而把江东百姓拖入战火,而且张昭对大汉朝廷的服从,是一以贯之的:“策临亡,以弟权讬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