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何"娘"与"孃"会产生关联并最终取代了"孃"
1其一"孃"与"娘"的关联来自母亲称谓的使用
"娘"与"孃"字产生关联完全是由于两者都曾作为母亲称谓语的缘故。从两字的根源字义出发,"孃"字才是最贴合母亲称谓的存在。
从"孃"字的字形看,从女从襄。"襄"之一字原意是指拨开土地表层土进行耕作,继而延伸出生发,养育后代的意思。"女"与"襄"结合便展现出了一位女子养育后代的画面,这便是"孃"的本义,作为母亲称谓极其形象生动。
所以,从上古而来的长久时光里,"孃"字才是人们对于母亲称谓的不二之选。只是到了唐代,"娘"字的字义也被扩展了,加入了母亲的含义。
自此,"孃"与"娘"这两个最初本意并不相通的两个字,开始汇入同一片称谓语领域,并行使用。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这种并立而行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娘"字便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完全占据母亲称谓的使用,并最终彻底将"孃"作为母亲称谓的习俗送入历史。
2其二同义之下"娘"逐渐取代"孃"字
一来,自唐代起"娘"作为母亲的称谓已经在各类诗作文章的流传里得到了认可与熟知。二来,"娘"与"孃"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所以在日常用语里也是混淆使用。
便是由于这长时间的混淆通用,人们逐渐发现"娘"不仅包含了"孃"母亲称谓的含义,更有其他多种用途,且读音相同书写更加简单方便。
所以,久而久之人们便更加青睐使用"娘"字。上千年的使用时间,使得"娘"字不断出现在书面语上的同时,更是彻底融入各类方言之中。
鉴于这种情况,后来建国时期在排布全新的汉字体系时,便保留了常用多义且书写简化的"娘"字。而字义单一可取代且书写复杂的"孃"字则彻底退出母亲常用称谓语的历史舞台,完全由"娘"字取代。"娘"字取代"孃"字的历程颇有些劣币驱逐良币的意思。
其实论起字义表达,"孃"作为母亲还是更加合适的,只是书写不便终究被讲究效率快捷的时代所抛却。这样的文字变更,在去繁就简的汉字新体系里不胜枚举。并不是,一味崇尚复古繁琐,而是太过精简确实丢失了一些汉字的底蕴与魅力。
虽然"娘"字彻底成为母亲称谓的专称,但它同样失去了最初对良善女子的表达能力。"娘"之一字褪去最初的青涩,在岁月的洗礼里,成为了独特的母亲称谓,也令自身与年长女性称谓的纠葛加深,如"大娘"。
仿佛这个字也如同有生命一般,随着岁月一同老去。在后来的时光里,人们也能看到"娘"之一字的命途多舛,不仅被排除在主流书面口语之外,更是污名缠身难以自拔。
凭借着自身的复杂多变,它确实拥有过一段风光岁月,但过于复杂与常见也使得它没能逃脱娱乐时代的玩弄。再回望看,"娘"字早已失去了"孃"字那般的简单与清贵。
四、总结
透过"娘"字的定义变迁,人们不难察觉出历史的趣味与生命感。时间是世间万物的发酵品,在它的怀抱里或许会登临高位,亦可能沦为笑柄。字义的变迁如此,人生际遇盖莫如是。时间总会给人们答案,或好或坏。
其实并不用特别在意,如同时间流水不停变化一般,世人亦是如此,能做的也只能是秉持本心前行,莫问前程。这一世旅途中路过的风景回忆,这看似虚无缥缈的存在,或许才是人们真正拥有的,其余的终究如掌中流沙般迟早逝去。
参考文献:
《说文解字》
《玉篇》
《木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