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怀古

2020-08-28 20:36:38 作者: 晋西北怀古

晋祠除了圣母殿、千年古树“卧龙周柏”外,还有终年不断流的难老泉、李世民书法真迹碑刻、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的鱼沼飞梁十字桥、四隅各立一尊的宋代铁铸武士等等。这些古迹流经岁月,风雨沧桑,大部分都已斑驳沧篱,显得有些陈旧,有些飞檐、廊柱都已显现开裂迹象,真希望这些古迹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饰。

晋西北17天的行程,仍然是走马观花似的仓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晋西北只是沧海一粟。期待来年一定再探晋东南中华脊梁的太行山。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在这种迁徙中,尤以山西人为多,而山西人走西口的主要通道就是经杀虎口进入蒙古草原,另一条就是向东,经大同、张家口出关,其中杀虎口是主要通道,又因为杀虎口在长城的西边。所以史书上把这段历史叫做走西口,跟著名的“闯关东”“下南洋”一起称为三大人口迁移活动。同时走西口也演绎着多元文化的历史,孕育着晋商诚实守信、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当年晋商富甲天下,而大多数的晋商就是从杀虎口发家的,杀虎口成为晋中商人经营商贸和发财的一个跳板,所以杀虎口也被称为"晋商的摇篮"。晋商保障西征大军的后勤供给,繁荣驻地,也发展了自己,因而杀虎口也就有了日进斗金斗银之说。

杀虎口,也称西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接处,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建于明朝,古称参合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杀虎口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但是今天的杀虎口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古朴,因为搞旅游开发,整个杀虎口城门被翻新重修,看似气派,但历史原貌却遭破坏殆尽,一条宽阔的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穿城门而过,马路的两边建起了商铺、旅馆、博物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座新建的贸易村庄。

从大同到杀虎口,需先坐车到右玉,然后再转车到杀虎口。那天天空下着大雨,到达杀虎口已是下午3点多,城门前空空如也,宽阔的马路上几乎没有车经过,整个村庄沉浸在寂静中,尽管那些房舍都是新的,但还是给人一种鬼城的感觉,心情由此感到十分的压抑,甚至后悔来到这人造的“古迹”村。在路边找到了一家客栈,价格倒是便宜,一个双人间才50元,老板是一个警察,他负责当地的治安。这个客栈有十几个房间,还有停车场,加我才两个人住在里面。

虽然杀虎口搞成了花架子,但离杀虎口约2公里的平集堡,几乎还是保存着原样,早在几年前,同煤集团曾经对这里进行了投资开发,无奈游人太少只好半途放弃,据说现在又在整修中,有了杀虎口城楼的先例,古朴的平集堡会搞成什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从博物馆旁边的一条小路过去,有一座叫通顺桥的石桥,当年走西口的人祈盼走出西口,通通顺顺,故小桥被取名为通顺桥。据说这里是走西口的起点,一段约700多米,该古道为走西口和晋商到内蒙古库伦,也就是现在的乌兰巴托,以及俄罗斯等地经商的必经之路。走在这条用石头铺就,凸凹不平的羊肠小道上,让人不免想起那首“走西口”的民歌 ,它唱出了一对新婚夫妇生离死别的悲苦,与近代山西人出外谋生的艰辛。再往前走不远,就可看到一个砖砌的门楼,这里是杀虎堡的西门,也叫中关。杀虎堡由杀虎堡、中关、平集堡三堡组成,三堡的堡墙连成一体,为连环堡,过去这里“汉夷贸易,蚁聚城市,日不下五六百骑”相当地繁荣昌盛。现堡内已破败不堪,杂草丛生、残垣断壁,大多都成了农田菜地。再往南走就进了平集堡,这里还有200多户人家,但街上很少看到行人,堡内的建筑物有些苍老,但还是能感受到过去的繁华。平集堡南门外通往右卫城镇远门的古道上,有一座叫广义桥的石桥,建于明代,桥面中部拱起,块石铺面。桥上设22根望柱,望柱柱头上的石猴、石狮、仙桃、等石雕物件栩栩如生,充满灵性,桥下是已经断流的苍头河支流。尽管雨已停,平集堡附近的土路仍然泥泞,举步维艰,这并没有打消我继续游览的兴趣,周围的山峦起伏,明代长城破落的烽火台,随着起伏的山峦若隐若现,似乎是让你明白这里曾经是古长城的一部分。其实这里的山并不高,充其量也就相当于我们这里的丘陵,但是沟壑众多,也许正是这些沟壑阻挡了胡人的进攻。

杀虎口自古就战火不断,特别是在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先后多次被蒙古军队攻下来。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南侵,也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这个胡字代表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刀戈沉沙边城带血,关山度月古堡含悲”这幅书在杀虎关上的对联,道出了古关的沧桑岁月。苏武持节在此出使匈奴时,写下了著名的三别,其中《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诗中的生死别离,让人不由潸然泪下,就是最早的走西口的吟唱。抗匈奴飞将李广从这里出征时的吆喝,昭君从这里出塞时哀怨的琵琶声,已经湮没在车辙深深的古道上,深藏在残缺的长城、古堡,烽火台中,伴随历代塞外的风雨,也造就了昂盛一时的西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