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临终前告诫乾隆:善待湖南秀才曾静!乾隆登基后立刻将其凌迟

2020-09-05 02:04:08 作者: 雍正临终前告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盛世”中,最为著名的是“康乾盛世”,那是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巅峰,当然也是最后的夕阳。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个以康熙、乾隆皇帝命名的盛世中,发挥作用最大的人,却是夹在中间的雍正,所以这个盛世也名为“康雍乾盛世”,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叫法。

雍正皇帝对康雍乾盛世的缔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解决了康熙皇帝晚年时期造就的很多社会问题,一方面每天极其勤奋地上班,为乾隆皇帝打下了大大的班底,才让后来的乾隆皇帝有机会成为“十全老人”。

这样的雍正皇帝在朝堂上自然有着大大的威望,他所说出来的话也没有人敢不听,尤其是对作为儿子的乾隆来说更是如此,然而乾隆一登基,就违背了雍正去世之前对自己的告诫,那就是“一定要善待湖南秀才曾静”,不仅没有善待他,而且立刻就将其凌迟了。

这个曾静是何等样人,能够让雍正在去世之前依然牢牢记在心头,也让乾隆不惜违背父命,且众大臣都没有任何异议呢?

曾静于1679年出生在湖南永兴县,从小就攻读四书五经,长大后参加科举,成功考中了秀才,后来再去应试举人的时候并没有考中,因此不能够做官,只能在家乡教书为业。

尽管很多古代的很多笑话,以及现代的很多影视剧里,秀才都是一种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存在,任何人都可以骂其一声“穷酸秀才”,但其实能够成为秀才的人,生活水平在当地都绝对算得上是中上的,曾静在家乡教书的日子也还算滋润,不需要每天风吹日晒地去干农活,交完书以后还有时间去看书。

在参加举人考试的时候,曾静得到了大儒吕留良评点当今时世的文章,读得是热血沸腾,精神上受到了极深的鼓舞,尤其是吕留良在文章中所说的“夷夏之防”,那更是深深戳动了曾静的心。

当时忙于考试,曾静也没有来得及仔细研读吕留良的文章,等回到家乡清闲下来以后,他总算有时间继续品读吕留良的作品,越读就越振奋,还专门派学生张熙从衡阳出发,去浙江寻访吕留良究竟住在哪里,表达自己对吕留良这位儒家大宗师的钦佩之意。

在经过艰难的跋涉与寻访后,张熙总算找到了吕留良的住址,不过吕留良早就已经去世,张熙只是找到了吕留良的家人。吕留良的儿子吕毅中看到有人这么敬佩自己的父亲,非常感动,认为自己的父亲终于得到了知己,于是将吕留良所有的遗书都交给张熙,让其带回去给曾静看。

曾静看完了吕留良的作品以后,对于“夷夏之防”有了更深的感触,也明白了出生于明朝末年的吕留良,为何那么执着地要“反清复明”,他本人也渐渐有了反清复明的思想,并且著书立说,不停宣扬这种思潮,认为满清“胡虏无百年之运,气运将至尽头……”

康熙皇帝晚年迟迟没有确立继承人,因此爆发了“九子夺嫡”,雍正在成功上位以后,将曾与自己夺嫡的弟弟胤禩,还把他的同党流放到了广西。

那些同党眼看胤禩被软禁,知道自己这辈子仕途无望,心中对雍正很是不满,于是一路上各种散播雍正的坏消息,他们从北京去广西,正好得经过湖南的永兴,于是他们散播的那些雍正黑料,自然也就为曾静所知晓了。

曾静听到消息以后,详细问了那些被流放到广西的人,知道京城里各种乱象,皇族之间自相争斗,各种权贵大臣被杀被软禁,心中不由大喜过望,认为满清出现了末世气象,很显然即将灭亡,只需要自己再加一把火,就能够轻松地让其真正灭亡。

曾静本人只是一个秀才,虽然他也姓曾,也在湖南,但毕竟不是曾国藩,这个时候要让他搞出一支湘军出来也不太可能,要如何才能点燃这把让满清彻底坠落的火呢?这个问题很难,但却没有难住曾静,既然自己没兵,那就去找手中有兵的人!

康熙时期就已名动天下的名将岳钟琪,就这样进入了曾静的视线当中,之所以瞄上岳钟琪,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有能力,在康熙年代就已经带兵入藏,直达拉萨,帮助康熙平定了准格尔部的叛乱,此后历经战阵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同时也是因为他此时有势力,作为川陕总督的岳钟琪此时兵多将广,并且还天高皇帝远,有点什么动作不容易被发现。

正是基于这两个考虑,曾静认为只要岳钟琪肯帮助自己,那么灭亡清朝的这把火必然能够迅速烧起来,弹指之间,便可实现反清复明。

现在的问题就是,作为封疆大吏的岳钟琪,为何要帮助曾静来干造反这样高风险的事情呢?明眼人一看,都觉得不可能,但曾静认为这不是问题,因为他认为岳钟琪必然会有与自己一样的情怀,只要自己修书一封,那么岳钟琪必然迅速投身到反清复明的大业中来。

曾静再次派出学生张熙,去到西北将他写的信交给了岳钟琪,信中说将军您多次为朝廷立下不赏之功,如今又手握重兵,恰如古之韩信,只恐朝廷忌惮猜疑,将军若不详细谋划日后之事,只怕难以善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