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刘彻的一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戎马丹心,是非功过后人评

2020-09-05 12:21:08 作者: 走进刘彻的一

当我们赞叹汉武盛世时,不应该忘记给刘彻打下良好基础的汉文帝与汉景帝,更不能忘记给刘彻擦屁股的刘弗陵与霍子孟。正是因为有了前代与后代的努力,刘彻才能成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汉武帝!也正是因为有了汉武帝,使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在历史上留下了意义非凡的一笔,避免了后世晋室南渡,宋室偏安的局面。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尽烽烟。

对于后代人来说,"汉武雄图"是值得我们骄傲的,那是一个民族雄姿傲立的崛起。对于当时人来说,"长城烽烟"又是让我们哀叹的,那是一架架白骨堆积出来的盛世。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三岁之时就被封为胶东王。他的姑母刘嫖和汉景帝都同出于文帝窦后,嫁给陈午后,生下了女儿阿娇,她很想将阿娇嫁给刘彻,更希望刘彻能继承帝位,于是,她经常在景帝面前说太子刘荣生母栗姬的坏话,栗姬心里很清楚这种处境,但她是个性情刚烈的女人,为此对景帝也出言不逊,终于触怒景帝,于是将太子贬为临江王,栗姬悲愤自杀,王夫人被立为皇后,6岁的刘彻被封为太子。

有一次,刘嫖问刘彻:把阿娇嫁给你做妻子,怎么样。" 刘彻大声说:"如果能够娶得阿娇做媳妇,我就用金屋把她藏起来,"这就是"

金屋藏娇"这一典故的来历。

刘彻十六岁那年,景帝崩殂,他继承了帝位。十六岁,就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孩子,一个已经进入了叛逆期的孩子。而在公元前141年,十六岁的刘彻失去了父亲,登上了皇位。

我们无法考证刘彻在初登皇位时的所思所感,但从事后来看,当头戴皇冠,身披龙袍的少年刘彻,看着下面群臣跪伏于地的时候,他也许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

大汉立国一甲子矣。高祖皇帝雄才伟略,太宗皇帝继往开来,父亲孝景皇帝承前启后。到刘彻一代,亦当守社稷于祖宗,施功烈于百姓,创他一个万民拥戴、万国来朝的大汉盛世。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权。 他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王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在此之前铸币、煮盐、冶铁,听任民间私营,实际上都操纵在少数豪强手里,成为他们剥削农民、扰乱社会经济的工具。刘彻把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新的五铢钱,通全国,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又把盐铁收归官营,在指定地区设官,专卖盐铁。

另外,他又设法调剂运输和平抑物价,各郡都设立均输官,负责收购和运输货物,调剂有无。京城设立平准官,负责平抑物价。这样,朝廷就掌握了大批物资,并从商人手里夺取了大量利润。通过这些经济措施,国家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地方豪强势力在经济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得到了经济上的保证。

为了能够选贤任能,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

儒家强调的舍生取义和君权神授的主张可以说是对封建社会制度最好的拥护,忠君爱国的思想也是统治者最为需要的统治工具。在这种时候,儒家思想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汉武帝的难题,可谓是瞌睡了送枕头,于是儒家思想统治中国文化的几千年的开端由此诞生。

为了能够沟通西域各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将西方的乐曲、魔术,还有汗血宝马、大宛马传入中国。而中国的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传入西域,历史意义重大。

刘彻也很注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他调集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决口。还亲自到现场视察,命令将军以下的官员和随从,都去堵塞决口。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大大减少水旱灾害,有于农业生产的提高。同时,他又任用赵过为搜粟都尉,改进农具和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在军事上,汉武帝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 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他重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多次向匈奴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解除了匈奴对朝廷的威胁,保障了边境地区人民的利益。

三次决定性的战役,打的匈奴人远遁,匈奴帝国开始走向衰落。为了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汉武帝派李广利远征大宛,一路声势浩大,沿途小国纷纷欢迎,到了轮台,闭城紧守。汉军强攻数日,攻破城墙,屠了轮台。后直袭大宛,破其外城,大宛统治集团内部终于发生内讧,大臣们杀死大宛王,表示臣服,从此大宛服属西汉。后又破车师、楼兰、龟兹、莎车等国。

游牧民族崇尚武力,他们永远在武力的漩涡中盘旋;那些鼓吹民主的世界,永远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争论不休。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公平,因为,人有私心。只有不断完善的制度,才能压抑人的欲望和动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