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宋熙宁年间可谓是于宋而言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期。熙宁二年,耳闻目睹了北宋积贫积弱现状的宋神宗不畏朝廷内部守旧势力的反对招改革派代表人物王安石入京,力主推行旨在改变现状的变法,史称“熙宁变法”。王安石却是是古代锐意进取的政治家,其改革措施令北宋焕然一新,甚至在西北地区因重用名将王韶而得以成功抵御西夏的入侵并成功拓边五州,是熙宁开边的高潮。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蒸蒸日上一扫颓势的情况下,一场发生于帝国南部边界的战争却将宋朝的赢弱暴露的体无完肤。这一场战争是由北宋藩属安南李朝挑起的,史称宋越熙宁战争。此战宋军全无在西北地区的骁勇。前期甚至一败涂地,军民伤亡令人发指。这一场战争如同当头棒喝,令北宋朝堂为主一惊并间接导致了熙宁变法的流产。那么这样一场突发的边境战争背后是否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让我们解密历史分析宋越熙宁战争的背后!
宋朝铁骑一、根源:南汉时期安南脱离中原政权而独立。
安南,即现今的越南,唐朝之前一直是中华的固有领土。自汉武帝出兵灭南越国后,安南地区便被纳入中央统治并在此设置有九真郡与日南郡。东汉时期安南地区曾发生过叛乱,但却被一代名将-马援所平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虽陷入分裂内乱的动荡时期,但对安南的控制并未减弱。尤其是南朝梁陈交替之际,李贲(及其部将李佛子)发动的规模浩大持续半个世纪有余的叛乱依旧为陈朝开国君主陈霸先及后继的隋朝杨坚强势镇压。可见唐朝之前,中原中央王朝一直是将安南地区视为中央管辖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这一强力控制状态却在唐末五代乱世中发生了改变!
五代十国时期军队
唐朝末年,河南上蔡人刘谦出任封州(即现在的广州)刺史,这一任职成为了刘氏一族称霸岭南的肇端。不久,随着黄巢起义引发的唐末藩镇割据,刘谦之子刘隐开启了统一岭南割据自立的进程。经数年征伐,刘隐一统岭南,拥兵数万战舰过百,成为岭南实力派进位清海节度使。唐亡之后,其更是受篡位的朱梁政权之封,成为南平王,掌控两广与越南北部。然而这种掌控在其弟刘?在位期间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在于今越南北部地区!
大有四年(公元931年),爱州将领杨延艺发动叛乱进攻交趾刺史李进并成功驱逐李进占据整个安南地区。杨延艺造反之后先后打败了南汉刘?先后派出的程宝、孙德晟两支部队,奠定了安南独立的基础。
杨延艺的割据叛乱从唐末五代的历史大环境来看属于藩镇做大后的自然割据。其人本身便是原割据安南地区的静海军节度使曲承美的部将。因此其叛乱的行为实质是为了维持静海军节度使的独立,与当时其他藩镇并无区别。但其上位却开启了安南地区本地武将掌控政权的进程,为日后牙将吴权篡权自立王朝奠定了基础。
越南击败南汉军
公元939年,吴权杀倾向归附而杀杨延艺的矫公羡,称王自立,建立越南前吴朝。由此越南正式开启了独立的历史!二、宋朝失败的南征为宋越熙宁战争埋下了伏笔!
五代乱世中原藩镇割据内斗不止,对于越南地区的独立建国除南汉外其余各政权完全无力顾及。但随着赵匡胤篡周建宋并开始了统一战争后,安南地方政权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不论如何,越南的独立实质与五代诸国是一致的,即地方政权僭越称帝独霸一方。因此随着中原出现强有力的统一政权,越南地方开始担忧其可能被统一的命运。面对强大的中央政权,显然“认怂”是最好的选择!公元971年,宋灭南汉,由此宋境直接与越南接壤,越南不得不直面宋朝大军。面对可能存在的大兵压境的危局,当时的越南地方政权掌控者丁部领上表称臣,请求册封。面对越南主动的归附,宋太祖自然龙颜大悦,册封丁部领为越南郡王,并接受越南为藩属。然而作为中华故土,宋朝帝王心中依然是有统一的执念的。
公元979年,越南地方政权因继位问题发生内讧,丁氏内部自相残杀导致大权旁落为黎恒掌控。黎恒颇具野心企图取丁氏而代之,这引起了越南内部残存丁氏与黎恒的矛盾。面对越南内部的内乱,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察觉到这是统一越南的良机,遂遣孙全兴掌陆军、刘澄掌水军、侯仁宝任总指挥,水路并进直指越南。白藤江一战,宋军一举击溃黎恒军,一时统一指日可待!
白藤江之战
然而狡诈的黎恒并未死心,他敏锐地发现了宋军水陆两军脱节的战机,遂诱敌深入,在内陆大败宋军。此战宋军主帅侯仁宝阵亡,孙全兴、刘澄败退。至此宋太宗一统越南的梦碎!三、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不可避免地宋越熙宁战争!
宋太宗赵光义一统越南的梦想因第一次宋越战争的失败而破碎之后,宋朝很快又迎来了另一次机会!公元1006年,越南一代雄主黎恒病死。然而病死之前黎恒并未安排好继承人,因此导致了诸子内斗争夺王位的内乱。此情此景像极了第一次宋越战争时越南内乱时的景象,因而熟知越南情况的广西地方官员遂上书建议当时执政的宋真宗伐越以完成一统。然而宋真宗赵恒以无其父赵光义的锐意进取,下旨“祖宗辟土广大,惟当慎守,不必贪无用之地,劳苦兵力”以拒绝。守成之主赵恒终究浪费了宋初最好的一次一统越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