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能千古流芳的命却被自己生生葬送,狂字一把刀,伤人也伤己

2020-09-17 16:25:41 作者: 龚自珍能千古

曾有人问龚自珍,他叔叔的学问如何,龚自珍回答:"我叔叔根本一窍不通,何来学问?……"对方不以为然,反问:"我常去拜访你叔叔,每每见他手不释卷,怎么会无学问?"结果,龚自珍笑着回答,扬言自己的叔叔每日衷心功名利禄,揣摩人心,看人脸色,捧高踩低,除此之外全无本事,这样的行径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龚自珍

后来有新翰林求见他叔叔叔,龚自珍避入侧室中,听他叔叔问翰林最近在做什么?来人回答写白摺子(馆阁体),他叔叔大加赞赏并告诫说:"凡考卷字迹宜端秀,墨迹宜浓厚,点画宜平正,则考时未有不入彀者。"告诫对方要练好字,来人连连称是,结果这却刚好戳了龚自珍的肺管子,他怒不可遏地跳出来鼓掌讽刺道:"翰林学问,原来如是!"搞得翰林尴尬而遁,而他的叔叔因此而大怒,叔侄之间此后更是断绝了来往。

长此以往,龚自珍在官场自然没有了立身之地,独木难支,他只好辞官归乡。此后,更加愤懑于心,壮志难酬的龚自珍只好著书立说,交游游历。因此他写文写诗更加无所忌惮,不仅骂文人,更骂朝廷,骂当时的时世,更加的狂放不羁,任性妄为。

龚自珍

龚自珍一方面对朝廷抱有信心,一面愤慨朝廷驱使文人,大胆写出"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公开指责清朝大兴文字狱,一面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忧心乱世将至,有无力补天之痛。就这样,辛辣讽刺,言行无忌的龚自珍终于招来了祸事。最终晚节不保,为世人诟病

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第三、四两回,借龚自珍儿子口吻,讲述了龚自珍之死的原因。 "他很郑重地道:'你当我老子是好死的吗?他是被满州人毒死在丹陽的。我老子和我犯了一样的病,喜欢和女人往来……'"以调笑的口吻叙述了龚自珍和上司奕绘贝勒的侧福晋顾太清,邂逅相遇,幽情私会因此东窗事发被杀身亡的事由。

丁香花

龚自珍此事就是所谓的"丁香花公案",虽在一定程度上算作无妄之灾。当时的多事文人为栽赃顾太清,翻出龚自珍做王府主簿时所做的一首《桂殿秋》,一句"梦见城西门苑春"令龚自珍百口莫辩。不久龚自珍突然去世,坊间盛传龚自珍为王府投毒所害,更仿佛坐实了这件事,至此龚自珍可谓是晚节不保,声名寥落,亲友为求自保,也纷纷冷落了龚家。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作家比历史学家更加具有哲学性,因为历史学家记载已经发生的事,而文学家描绘可能发生的事。这句话不可不谓之真理了。自古以来,无论中西,未雨绸缪,惊秋救弊的大多都是文人。他们擅哀民生之多艰,歌生民之病痛,铁笔直书,希望以之上达天听,引起皇帝及百官的注意,从而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改变国家,成就一番伟业。

龚自珍

但是同样的,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唯一要被驱逐的就是诗人,正是因为他认为,诗人卖弄才学,放大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对社会的不满,会引起民愤,使得民心动荡,家国不宁。

所谓文人之笔,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龚自珍的狂放不羁成就了他的诗名文名,却也葬送了他的前程。历史里多的是不得志的文人墨客,少的是一展拳脚的白衣卿相,二十四史里的良臣传里从没有愤世嫉俗的狂人的一席之地。狂人龚自珍的一生,能千古流芳的命却被自己生生葬送,令人可叹可悲,后人应当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