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碎片化写作抵御碎片化时代: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的怪诞故事

2020-08-06 10:32:32 作者: 用碎片化写作

为什么波兰这么一个东欧的小国(在欧洲算中等国家,3800万人口),却创造了世界级的文学,短短一百多年间,出现了五位诺奖得主。它有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包括自然原因。

我一直是自然决定论的支持者之一。我觉得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对于波兰文学也同样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尤其在托卡尔丘克身上,包括其他一大批的作家身上,都可以看到这个影子。包括波兰在内的这些中东欧国家,用一个非常常用的描述,就是说叫“处于夹缝中”。我更愿意说他们是“处于挤压中”的民族、国家。

但是我想更强调的一点,我们过去所说的“夹缝”也好、“挤压”也好,往往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讨论——东西方大国在这个地方角力、争夺势力范围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纷繁复杂甚至腥风血雨、非常悲惨的历史事件。

但是另一个角度,观察当代的波兰文学也好,中东欧文学也好,它实际上是受着多重挤压。国际政治、地缘政治是一种挤压,从文明碰撞角度也是一种挤压,东西方的文明在这地方碰撞、交流、融合。宗教在这个地方也会挤压,对宗教的态度始终在他们内心是一种非常复杂、非常难以理清的头绪。

波兰也是传统的欧洲价值观和现代文明的挤压的一块土地。比如说《绿孩子》这篇小说,就非常清晰的表述了作家的观点。像波兰这些国家,在过去几百年,甚至是一两千年——如果从希腊时代算起的话,他们一直在欧洲文明圈的边缘地带,处于文明中心和野蛮人之间的冲撞地带。所以这让他们内心一方面非常珍惜、非常怀恋他们所生长所适应的那个乡村环境、那个大自然的环境;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已经被卷入到、被代入这个现代文明的轨道之上。包括像米沃什,他们都在深刻地反思这个问题。

赵刚

所以包括托卡尔丘克,包括其他的一些出自这个地区的作家,他们始终处在多重因素的挤压之下。而我个人觉得,恰恰是这一点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动力。因为只有挤压才会迸发,在重重重压的内心纠结的状态下,他们的文化达到了一种高度。而托卡尔丘她自己又加了一层,她是学心理学出身的,对人的内心的不断观察、思考。她的文字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张力,是在一种挤压的状态下,但是她又用非常温柔的、舒缓的语调,以一种所谓上帝视角,就是超越我们日常观察者的视角娓娓道来。所以我觉得她确实——至少在波兰文学里面——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既有深厚的传统,又有非常难得的现代性。

我觉得她能获得诺奖确实是实至名归,而且她还是相对年轻的一位获奖者,所以未来的创作之路我们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她既要迎合这个时代,又要对这个时代提出一种质疑

李灿:从一个作家创作者的角度,您眼中的托卡尔丘克,在写作方法上或者主题表达上有什么样的特色?

李洱:托卡尔丘克的小说,我要用一个词形容的话,就是它带有强烈的综合性。我觉得这也可以看成是最近十几年二十年世界小说发展的一个潮流。从文体可以看得很清楚,她的文体当中呈现出一种讲故事的、传统小说的基本要求,一些是游记、日记、童话,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文体上呈现为一种综合性特征。

思维方式上,她本人是荣格的学生,或者说她受荣格影响很大,荣格研究所谓的人类的原始思维。托卡尔丘克她也认为神话故事从未发生过,但神话思维一直留存于人间。所以她的小说在讲一些日常故事的时候,里面带有强烈的溢出日常生活经验的思维方式。

在文体上呈现的特征,在思维方式上呈现的特征,体现在她对自然关系的描写,她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历史的关系,人和社会主义以及后社会主义的关系,神话思维和日常思维的关系,各个方面。

托卡尔丘克

她的讲述不光是说故事,而是在替万物发声

赵刚: 托卡尔丘克的小说,尤其《怪诞故事集》,是在讲故事,里面还有很多警句,很多凝练的人生体验和个人思考,所以读这本小说一方面好像是看一下有意思的故事,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读出不同的东西,在托卡尔丘克的作品里,有些话确实让人觉得以后还值得打出来玩味,会有这么一种感觉。 为什么是这样呢? 托卡尔丘克的演讲词做了解读,尽管温柔这个词最普通、最常用,但是这个词反而也更广泛的、更全面的,或者说更含着大爱在里面,她怀着对人甚至对自然万物,对宇宙对历史的一种大爱在里头。 从小细节、小故事出发,表达一种大爱的情怀,所以我觉得对于现代人来说,对于当代刚才说的这种所谓咱们说礼崩乐坏也好,或者是秩序的这种碎片化也好,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头,给人这样一种引领也好,或者说一种精神也好,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更想强调她的讲述者,讲述不是说光讲故事,是一种在替万物发声的意思在里面, 比如说《绿孩子》,两个孩子几乎一直不说话,实际上隐喻的是大自然是不说话的,我们人说的很多。 所以托卡尔丘克很多情况下就是想为自然发声,为不发声的事物从发声的角度来讲述这个世界,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值得玩味的视角。 在 今天这个时代,一个非常碎片化,或者说每个人都在自己发声,都在讲自己的道理的时代,能够怀着一种为别人去讲,为不讲话的人讲的这样一种高度,这个我觉得这是她一个很重要的价值。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对我们当代文学发展,或者说我们的整个的社会发展其实给一个启示,因为今天每个人都成了一个所谓的自媒体,一个可以发声的舞台、中心,我们所看到所选择的都是,实际上各种推送都按照你的喜好来,所以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在潜移默化中,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被你自己禁锢了,你听不到、看不到、也想不到别人的世界和视角,而看这本小说,或者说看托卡尔丘克的作品恰恰会刺激你想还有这样别人的视角,别样的世界,还可以讲出这样的故事。 这个给我们整个文学世界,或者当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