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碎片化写作抵御碎片化时代: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的怪诞故事

2020-08-06 10:32:32 作者: 用碎片化写作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碎片化的时代,2018年度诺奖获得者托卡尔丘克却用星星点点的碎片故事,创造出一个可以延伸到更复杂维度的星群,她 用她瑰奇的想象力提醒着我们“文学”和“讲故事”的重要性,因为文学还保留着怪诞、幻想、挑衅、滑稽和疯狂的权利,因为文学是“只有文学才能使我们深入探知另一个人的生活,理解他的观点,分享他的感受,体验他的命运。 ”

今年7月,托卡尔丘克最新作品《怪诞故事集》出版,她向我们 分享了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十种生命经验,再次让我们明白,是文学赋予了碎片以意义和存在感,重构了我们的生命经验,并成为我们对抗日益肤浅化和仪式化的现实生活的一剂解药。

凤凰网文化整理了作家李洱、《世界文学》杂志主编高兴、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赵刚以及译者李怡楠在《怪诞故事集》发布活动上的对谈,藉此深入托卡尔丘克创造的文学世界。

以下为对谈实录,因篇幅限制,有删减。

对谈现场

李灿(主持人):在世界文学的领域里,托卡尔丘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作者?

高兴:托卡尔丘克是目前中东欧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我特别强调中东欧以区别于原来的东欧,还是有我的用意在里面的。因为东欧严格来说是政治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概念,它特别容易让文学和意识形态纠结在一起。而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很多享有声誉的东欧作家们,因为意识形态的色彩而获得成功。

但是托卡尔丘克不一样,因为在中东欧国家中,波兰文学又是在文学功底、文化传统上最具实力的一个。波兰文学传统有一个为民族代言,强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民族、为国家代言是他们的传统。但也有一些另类,比如说像贡布罗维奇、舒尔茨。还有辛波斯卡其实也是某种另类,她改变了波兰文学一种沉重的基调,加入了好多机制和轻盈的东西。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既具有波兰性,又具有非波兰性。显克维支那种具有震撼的历史细节描写能力——她有,贡布罗维奇怪诞的那种想象力——她有,舒尔茨那种变形——她有,以及那种巧妙的暗喻——她也有。

托卡尔丘克最大的能力恰恰在于:在各个领域之间的顺畅的腾跃、跨界。这是她特别了不起的地方。说她是一个广闻博识的作家,一点都不言过,她是广闻博识的作家,而且她在各种文学分类间自由移动的能力非常强。我们只要深入她的作品,就会发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她是不拒绝讲故事的,她特别强调讲故事的重要性。另外,她是一个建构者,不是一个解构者;她是强调意义的,强调每部作品、每本小说起码都要围绕着一定的意义。这就使她的作品具有了一种迷人的贴心的光泽。

高兴

托卡尔丘克始终以一种温柔的、亲切的方式邀请我们进入她的文学世界,进入她的世界之后,种种奇妙、种种魅力,就有待于我们一步步发掘了。

深入托卡尔丘克的作品后还会发现,除了丰富性,除了碎片化、杂糅化写作之外,风格上多变、手法上多种多样。这也是让我感觉到吃惊的。她的每一部作品,完全是从一种风格跳向另外一种,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构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

有一些享誉世界的作家,其实作品类型化的很多。也就是说,有很多世界级影响的作家,基本上你看了他的一部作品,也就是看了他的十部、甚至二十部作品。但是托卡尔丘克的作品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个也是基于她的一种文学理念:她觉得世界处于瞬息万变之中,我们恰恰要用一种能够适合这种瞬息万变的风格手法,甚至语调来描绘它,来抓住它。

托卡尔丘克是我最近几年读过的,作品最迷人的一个作家,而且相对于其他中东欧作家来说,我觉得她的文学性更强一点。有很多种中东欧作家可能就给人感觉比较政治化,但是托卡尔丘克是比较文化化的。但是全部的作品中,肯定也有一些意识形态的色彩,只不过她是更多的用文化的手法,去隐喻它、来描绘它。

托卡尔丘克是一个绝对有魅力、有个性的作家。如果我们能够应她亲切温柔的邀请,走进她的世界的话,肯定会发现一个极为丰富、极为复杂,同时又让我们能够多多少少捕捉到世界和人生的一些真实的正义的文学天地中。

她的作品产生于波兰文学的土壤,但又在很多方面突破了波兰文学的一些传统框架

赵刚:12年前,2008年,我记得是3月份,托卡尔丘克到我们北外来,后来我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当时她给我留下的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如此温柔优雅的一位女士,说话轻声细语,话也不是很多,但是非常精炼,提的问题也能够直触人心。

托卡尔丘克确实是出类拔萃的作家,不仅是在当代波兰文坛,甚至世界文坛都当之无愧。她既是产生于波兰文学的土壤的作家,但同时又在很多方面突破了波兰文学的一些传统的框架。

波兰文学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甭管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在波兰这个文学史册上面都是有过非常高的成就,也涌现出很多文学大家。

它形成了两种潮流、两种流派。一种是密茨凯维奇、显克维支这一条线,也是我们中国读者、翻译家介绍最多、阅读最多的,在这些作品中有爱国、奋斗、自强,这样的一种民族精神在里面,也是我们从鲁迅先生那个时代开始,介绍和传播最广的。另一种是国内现在还接触了解比较少的,像贡布罗维奇这一条线的作家作品,其实有非常深刻的一种反思、批判性在里边,对自己的民族性格、民族缺点,对自己的历史,对自己的文化,采取一种更客观的冷静的批判态度的传统。

我觉得恰恰是因为这二者同时存在,才让波兰文学具有了这样的世界地位。如果说一个文学里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潮流存在的话,很难支撑波兰文学达到今天在世界文学中这样的高度。而恰恰有这样一个现象在,给波兰文学创造了一个丰富的土壤。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