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统因李璮之乱被杀,导致忽必烈不再十分信任汉人

2020-07-27 14:27:52 作者: 王文统因李璮

景定三年(1262年),正在忙于和弟弟阿里不哥打内战的忽必烈,意外地得知了一个惊人消息:益都行省长官、汉世侯之一的李璮将要发动叛乱。

李璮(?——1262年)字松寿,是红袄军首领李全的养子。李全是山东潍州人,史称其个性豪爽,任侠仗义,精通武艺且擅使铁枪,江湖人称“李铁枪”。

金国灭亡后,李全在宋蒙之间忽叛忽降,最终于绍定四年(1231年)在扬州城外被宋军杀死。李全死后,李璮继承他的职务为益都行省长官。

当时的益都行省辖有山东东部,几乎占山东全境的一半东滨大海,南与南宋的淮南东路隔淮相望。由于益都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任蒙古大汗往往极意笼络和迁就于他。李璮还利用益都属于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食邑的关系,娶了塔察儿妹妹为妻,成为黄金家族的女婿。此外,李璮的岳父王文统,又在担任中书省平章事,是忽必烈极其宠信的汉人高级官员。

李璮的叛乱很快被蒙军扑灭,当年二十日清晨,蒙古军向济南发动总攻,李璮部众将近六千人从东、西、南等三处城门出城投降。随后,李璮在绝望中亲手杀死一妻二妾和子女,乘船入大明湖跳水,结果水浅未死,被打捞上来成为俘虏。史天泽在没有得到忽必烈批准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地以“宜即诛之,以安人心”的理由将李璮处以凌迟之刑。史天泽唤黄眼回回先砍去李璮两臂,接着是两足,再开食其心肝,割其肉,最后才枭首悬挂于军营大门之外。

不过李璮的造反作乱尽管短暂,却给中书平章政事王文统引来了杀身之祸。王文统曾经做过李璮的幕僚,后来又成为李璮的岳父。

开庆元年(1259年),忽必烈藩府书记刘秉忠﹑张易等向其推荐王文统,称此人才智出众。

次年,忽必烈提拔王文统担任中书省平章政事委以“除旧弊,立新政”的重任。王文统执政后颁布一系列条画,包括整顿户籍和赋税徭役,罢私盐,发行中统元宝交钞,分立中书左三部﹑右三部等。

可以说元朝初期各项制度的奠定,王文统起了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王文统还善于理财,“钱谷大计﹐虑无遗策”,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增。此后,忽必烈对王文统经常抱怨相见恨晚,允许他平时自己可以在中书省定夺小事,只有大事才需要前来面奏。

蒙古人本没有株连九族的传统,但在李璮谋反以后,不少人开始向忽必烈反映王文统的儿子王荛经常与李璮互通消息,可能是李璮在燕京的内应。没过多久,有人从涟水送来了几封李璮与王文统交往的书信,信中有“期甲子”的言语。

忽必烈召来窦默、姚枢、王鹗、刘秉忠及张柔等,“示以前书曰:‘汝等谓文统当得何罪?’文臣皆言‘人臣无将,将而必诛’。柔独疾声大言曰:‘宜剐!’世祖又曰:‘汝同辞言之。’诸臣皆曰:‘当死。’世祖曰:‘渠亦自服朕前矣。’”

于是,中统三年(1262年)二月二十三日,忽必烈下令以与李璮“同谋”之罪,将王文统并其儿子王荛一并处死。同时发布诏书晓谕天下,“人臣无将,垂千古之彝训;国制有定,怀二心者必诛。何期辅弼之僚,乃蓄奸邪之志。平章政事王文统,起由下列,擢置台司,倚付不为不深,待遇不为不厚,庶收成效,以底丕平。焉知李鋋之同谋,潜使子荛之通耗。迩者获亲书之数幅,审其有反状者累年,宜加肆市之诛,以著滔天之恶。已于今月二十三日,将反臣王文统并其子荛,正典刑讫。於戏!负国恩而谋大逆,死有余辜;处相位而被极刑,时或未喻。咨尔有众,体予至怀。”

其实,仔细想来,王文统“内应外合”并无确凿证据。根据王文统自我辩解的情况来看,李璮很可能向他透露过反蒙的意图,王文统既没有明确反对,但是肯定也没有表示赞成。不过,王文统并非忽必烈藩邸旧臣,而是靠着自己的才干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和重用。作为一个外人,引起无数嫉恨和攻讦也在所难免。因为此时的王文统年事已高(70岁),而且已经位极人臣,从常理上来看,根本没有动机参与李璮叛乱。遗憾的是,当初对他表示无比尊敬的满朝文武,居然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求情,这是他真正可悲的地方。更加重要的是,王文统被杀引发了忽必烈对汉人的疑虑。

色目人趁机向忽必烈输送忠心,称“回回人虽时盗国钱物,未若秀才敢为反逆”。此后,忽必烈再也未像早期那样信任过汉人大臣,从而影响了蒙元一朝的政治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