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中国古代建筑第一瑰宝”的千年记忆

2020-08-01 04:27:50 作者: 佛光寺:“中

木构第三个要点是屋架。东大殿的结构是立柱一层、铺作(斗栱)一层,加平闇(吊顶),平闇上面是草架(屋架)。

屋架的核心要点在于有一对斜叉手顶着脊椽。梁先生上去看到叉手以后非常惊喜,“如获至宝”。叉手在古文献里有记载,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有一句话是“芝栭欑罗以戢孴,枝樘杈枒而斜据”,“枝樘杈枒”在《营造法式》明确记载:“枝樘,梁上交木也,杈枒,柱而斜据其间也。今俗谓之叉手”,就长成东大殿叉手这个样子。但是梁先生之前看过的古建筑,从辽代一直到明清,所有的叉手中间会加一个小柱子——蜀柱。梁林突然看到一个没有蜀柱的结构,异常惊喜,一是作为年代的佐证,二是感觉佛光寺东大殿特别符合“结构理性”的要求。

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历来提倡“结构理性主义”,林先生在《清式营造则例绪论》说:“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脱离合理的,有机能的,有作用的结构而独立。”这句话基本可以用来概括结构理性主义的精神。和结构理性主义相对的,是手法主义,用手法实现视觉的效果。正是基于对结构理性的极致要求,梁先生用“虚伪”二字点评东大殿的两个构件,就是内槽柱上阑额上补间的位置出了两跳华栱,没有实际的结构作用,看头一跳的根部可以看出来,是挂在上面的,没有完整地穿过泥道,里面内槽部分就没了,梁先生说它“在结构上实为不可恕之虚伪部分”。不过梁先生在测绘图里也标注了它是“全殿唯一虚伪结构”,可见东大殿的结构理性还是深得梁先生赞赏的。其实它出现在这里是为了跟对面有实际作用的华拱对称,从装饰上看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绝:绘画由设计师统一规划

东大殿第二绝是绘画,一类是建筑彩画,一类是壁画。在东大殿门板背后,学者发现了一行题记“赤白博士许七郎”。“博士”这个用语在唐以前很常见,尤其对于匠人来说,博士往往是指在某一方面特别擅长的人,“赤白博士”在赤白方面有特长,“赤白”是指佛光寺东大殿木结构表面的彩画——在《营造法式》中叫作“丹粉刷饰屋舍”,做彩画的人叫许七郎,大木构件表面涂的颜色和有些额上壁画的花归他管。故宫博物院的陈彤就此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复原研究。

彩画只是涂了点装饰,殿内的佛像画比彩画复杂很多,应该是画作博士之类的工匠画的。佛像画才是梁先生所说的壁画。学者们判断,殿内北侧柱头泥壁上的佛像画画的是阿弥陀说法,中间的主尊是阿弥陀,两边分别是观世音和大势至。如果顺着彩画往里看佛坛上的彩塑,会发现它们有对应关系,对应的那尊彩塑就是阿弥陀佛,旁边是协侍菩萨,最主要的协侍菩萨是观世音和大势至。再走到明间回望殿外唐大中十一年的经幢,经幢顶上的柱状体,四个正面有四尊佛像,中轴线上那两尊对着的是佛坛上的主尊释迦牟尼,它的左手这尊对着的是彩塑阿弥陀,右手那尊垂足而坐,对着的正是彩塑弥勒。外面经幢上的佛,上面画作里的佛,和里面塑像里的佛都有对应关系,可见佛殿是由专门的设计师统一设计规划的。

梦回唐朝:建筑技术登峰造极

佛光寺没有被战火摧毁,留下了一个最好的想象唐朝的依据。

梁先生说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建筑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代表了中国建筑的高峰,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唐代建筑技术的成熟程度。比如武则天时的明堂,有九十多米高,后来薛怀义帮武则天做了天堂,近三百米高,当时人登到天堂第三级可以俯瞰明堂。另外,考古发掘发现唐大明宫麟德殿是一个建筑群,尺度固然是佛光寺的几十倍,但是它是由一个一个单体建筑组合而成,每一座单体建筑就相当于把佛光寺抻一抻拉一拉的尺度,这是当时唐代最重要的建筑尺度,说明佛光寺身上已经带有唐代最高等级建筑的基因,所以后来任何针对唐代建筑的研究工作都是以它为出发点以及尺度和比例的参照系进行的。

从各种证据来看,佛光寺可以说是能够反映大唐核心最高等级的建筑,因此它在全世界现存的唐代建筑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创新

对于我来说,古建筑有两个意义。第一个,它们给我留了很多要解的谜题,解题生成多巴胺,很快乐。第二个是使命感,我希望在可能的限度内提供一些保护古建筑的方法。

其实从梁先生那时候他们就开始在解题,他们要破解《营造法式》这道大题,我的老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先生(梁先生的弟子,曾协助梁先生注释《营造法式》),我们这一代,张荣、陈彤、丁垚、肖旻、王南等等比我年轻的学者们,还有更年轻的学生们也在解题。我们破解这些谜题既是为写历史的人提供素材,同时也是为创新者提供素材。

郭黛姮先生是这次节目的特别嘉宾,她是著名古建筑专家。她有一段话,可以作为总结:“中国建筑比较巧妙的成就,要研究以后才会发现。比如斗栱,可以吸收地震能量,抗震能力特别好。中国建筑原来柱子扎在地底下,木结构在土下埋着就腐朽了,后来就提高到上面,提高以后,没有深基,基础都在表面上,房子就搁在地面上了,可以脱开地,抗震能力反而好了。比如应县木塔,历经七次大地震没有倒,独乐寺在唐山大地震时稍微有点晃,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要想传承中国建筑的血脉,就要好好研究。”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1日 10版)

此外,释迦牟尼须弥座后面还有一幅唐代的画。殿内其他地方的壁画就是明清的了。梁先生说这里的壁画据他所知,“是中国在敦煌石窟以外唯一的真正唐代壁画”。

三绝:彩塑存留历史分层信息

东大殿第三绝是彩塑。佛坛上有35尊,佛坛外明代罗汉像现存的有297尊,一共是332尊彩塑。

佛坛上的佛像以唐代的为主,有一尊韦陀是从山门移过来的,被认为是明代以后的,还有一尊供养人存在争议。南侧是普贤骑着大象,往北是垂足而坐的弥勒及其协侍菩萨、供养菩萨,普贤前面还有童子等。再往北,中间是主尊释迦牟尼,两侧是其两个弟子阿难和迦叶,旁边是协侍菩萨、前面是供养菩萨。佛坛北侧是阿弥陀及其协侍菩萨,供养菩萨。从丰腴的面目和体态、主佛的服饰、眉毛来看,梁先生认为这是唐代的造型,能和敦煌的唐代佛像紧密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