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入川的借口是什么?关羽一场兵败帮了忙

2020-08-03 01:08:21 作者: 刘备入川的借

刘备入川的借口,和关羽的一场战争失败有关。三国有很多大规模的战略性战役,比如袁曹官渡之战,曹孙刘赤壁之战,孙刘夷陵之战,历史影响非常深远。除此之外,三国还有很多规模较小的战役,产生的影响也较为有限,所以历史记载也不多。有趣的是,这些战役知名度非常低,但参与的将领知名度却极高,比如关羽就参加过一场非常冷门的青泥之战。

图-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进益州前局势图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对这场青泥之战并没有记载,而作为这场战役的曹魏主将乐进,在《三国志-魏书-乐进传》中对此次战役也是笼统带过,语焉不详。真正有明确提及的,是《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文是这么说的,“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刘备本人)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鲁(汉中张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

图-汉中俯瞰,东汉末年张鲁占据汉中

这段话是刘备对刘璋所述,背景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已入川帮助刘璋征讨张鲁。曹操在当年十月南下攻打孙权之时,知道刘备入川帮助刘璋只是个幌子,其实是对西川有觊觎之心。刘备说这段话是为了向刘璋讨要钱粮,但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到当时在荆、扬一带的两处战役。一场是发生在曹魏与孙吴之间,在濡须口,另外一场就是关羽和乐进在青泥的对抗。

还真有一个青泥关,故址在陕西省省会西安市蓝田县城南,因临近峣山,也称峣关,自古为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天险要隘。秦末天下大乱,沛公刘邦率军攻破武关后,就在这里与秦军作最后一战。不过刘邦战斗过的青泥关和关羽与乐进作战的青泥明显不是一个地方,那么三国的青泥之战到底在发生在哪里呢?

三国志所说“关羽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在后来有两种说法,而这两种不同的说法都出于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一说“府西北三十里,自均房间东出,达于汉江。后汉建安中,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距。”认为青泥是在襄阳西北三十里的青泥河。可在同书又一说“魏乐进与关羽相距于青泥。”这里指的是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附近的青泥山。这两个地方一在襄阳,一在竟陵,距离较远,而且一河一山,显然不是同一个地方,到底哪个更靠谱一点呢?

从当时的局势来分析,此时刘备入蜀,其战略重心针对刘璋的西川。襄阳的上庸等地并不在刘备手中,孙刘要应对曹魏的进攻压力,还是要以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为主,因此关羽是不太可能到襄阳以北孤军北伐的。孙权之所以把南郡借给刘备,也是让刘备集团分担曹操的进攻压力,曹操攻打濡须时让乐进出兵攻打江夏以牵制孙权兵力是很正常的。从这一点来说,竟陵附近的青泥山,更有可能是关羽和乐进作战的地方。

图-天门(古称竟陵)俯瞰

还有一件事也许可以作为佐证。《三国志-魏书-文聘传》中有两处记载。“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还有就是“又攻羽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作为荆州降将的文聘深受曹操器重,出任江夏太守,为曹操镇守江夏北部地区。有一种说法认为寻口在湖北安陆西南;汉津在今湖北武汉;荆城在竟陵附近。文聘、乐进与关羽交战,就是发生在江夏郡竟陵一带的。如果这次交战就是青泥之战的话,基本可以证明青泥之战就发生在竟陵附近。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青泥之战是以关羽失败告终的。乐进与文聘击败关羽等人后,关羽被迫撤回江陵。乐进所部对南郡形成了相当威胁,南郡人心震动,“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乐进乘胜继续攻打江陵附近的临沮与旌阳,都获得了胜利。但由于曹魏在濡须口正面战场上没有能够取得大功,这导致乐进和文聘也没有多大机扩大战果。所以这场战役对当时形势的影响比较小,也没什么知名度,《三国志》关羽传中没有提及这事。

青泥之战虽然对荆、扬一带的局势并没有有太大的影响,却给远在西川的刘备找了一个好借口。刘备一直在葭萌关收买人心,侍机而动,正是以“濡须”和“青泥”二战为借口,听从庞统建议,假意离开西川,从而诱杀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最终成功夺取西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