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刘邦向来不讲礼数,为何不愿在鸿门不辞而别?因刘邦太有心机

2020-08-06 12:13:18 作者: 史载刘邦向来

据史书记载,刘邦其人,向来不讲礼数,做亭长时,所有的同僚,无论品级比他高的还是比他低的,他一概都是“狎侮”,但在鸿门宴上,刘邦和张良樊哙等人讨论溜之大吉时,刘邦却说了这样一句: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一个向来不讲礼数的人,怎么在鸿门宴会上讲起礼数来了?怎么就不愿不告而别了?

这其实是刘邦很有心机的地方。

在《汉书》中,记载了一件事,这件事是项羽宰割天下时将刘邦分封到巴蜀之后,刘邦、周勃、萧何等人的反应。

刘邦很是愤怒,跟周勃等人谋划怎么攻打项羽,结果,周勃、灌婴、樊哙等人都劝刘邦不要动怒不要跟项羽动武。

周勃、樊哙等人是武将啊,武将劝君王不要动武,反应的其实是武将们心中已经存在了严重的厌战情绪,武将们大抵认为,反正已经有封地了,已经建国了,就没必要再提着脑袋去跟项羽打了。

见武将们都反对,萧何站出来进谏,谏言刘邦暂时屈居巴蜀,到巴蜀厉兵秣马。

萧何的意见,并不完全是站在刘邦或武将们一边的,作为刘邦集团的二把手,萧何清清楚楚地知道,武将们已经失去了进取心,而刘邦没有,但让刘邦指挥一帮没有进取心的武将,除了失败,没有他途,所以萧何劝刘邦忍耐,并在入巴蜀的途中一直观察,留意并推举韩信做上将军。

为什么刘邦要立韩信为上将军?

这其实是刘邦对武将们的一次示威,刘邦要让武将们明白,刘邦成就皇图霸业,的确需要武将们在战场上拼杀,但武将们的富贵荣华,也是刘邦一句话的事,汉军的统帅,永远都是他刘邦,他刘邦说让谁上,就能让谁上。

弄明白这件事情背后刘邦和武将们的所思所想,也就能明白刘邦在鸿门问樊哙们那句话的意思了。

鸿门宴的发生,其实是刘邦军队整体厌战的结果。

刘邦派人去函谷关把守,结果函谷关的守兵简单抵抗一下,就放项羽入关了。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更是里通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等武将想必也没什么积极备战的士气,这等情况下,面对项伯的送信,刘邦除了放下身段,亲至鸿门“谢罪”,已经别无他法。

至鸿门,便发生了著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正是武将们的厌战,才使刘邦经此大劫,用樊哙的话来说,刘邦便是砧板上的鱼肉,所以,刘邦问樊哙,不是刘邦不想溜之大吉,而是想让樊哙明白,正是樊哙们的不作为,才使他刘邦陷入困境,你樊哙看看,我刘邦该怎么办吧。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汉书·萧何曹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