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在位时延续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的辉煌,重用白起、魏冉、芈戎、范雎等文臣武将,在战场上杀得敌人闻风丧胆,在策略上成功的延续了张仪的"连横"之策,为秦国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秦昭王本来只是一个庶子,根本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他又是如何成功上位,带领秦国走向强大的呢?如果他没有继位,秦国还会那么强大吗?
公元前311年,秦国的第一代王——秦惠文王去世,太子嬴荡继位,这就是秦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武王。在很多影视剧中,秦武王都被刻画成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而且秦惠文王多次想要废掉他,对他简直不满意到了极点。
然而在正史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从秦武王继位以后的各种举动来看,他并不是一个昏君,秦武王将秦人血脉中的勇武好战发挥到了极致。
他即位之初就将那些主张和平的臣子换掉,更加信任魏冉、白起等武将,甚至连头脑简单的大力士乌获、任鄙等都被委以重任,秦武王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他们这些武将替秦国开疆拓土,一统天下。
秦武王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莽夫,他对于父亲留下来的谋臣张仪、甘茂、樗里子都是非常尊重的,虽然张仪因为与秦武王政见不和而离开秦国,但是秦武王认为张仪是不世之材,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杀他。
甘茂在攻打韩国宜阳的战役中腹背受敌,也是秦武王倾全国之力增援,宜阳之战后,秦国打开了通往中原的大门,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被六国封锁在遥远的西部边陲了。
在朝堂之上,秦武王也有自己的谋划,母亲惠文后是魏国人,大臣中也有很多魏国人,秦武王从继位开始就意识到了魏人过多对秦国不是件好事。
所以他要驱逐魏人张仪,让魏系势力不敢在秦廷嚣张,然而世人都认为张仪对秦国劳苦功高,把秦武王驱逐张仪说成不仁不义,其实秦武王也是被逼无奈。
为了分化相国的权力,秦武王又设置了左右丞相,让他们互相牵制,实现了自身的大权独揽,丞相制度自秦武王起,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秦武王还平定了巴蜀的陈庄内乱,彻底稳定了巴蜀的政局,此举为之后的秦昭王大业奠定了基础。
虽然秦武王在位只有四年,但是从他的各种举动来看,秦武王并不是影视剧中的那种莽夫,他有勇有谋,是对秦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一代君王,所以秦武王如果没有死,秦国在他的手中也依然会强大起来的。
然而秦武王天生喜欢与人比试,公元前307年,他在周王畿和大力士比赛举起万斤重的龙文赤鼎,结果全身筋骨断裂而亡。
秦昭王嬴稷是秦惠文王众多儿子中的一个,他少年时期就被送到燕国做人质,在秦国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即使是在秦国无王的情况下,也根本没有人想到嬴稷会成为大秦的王。但是在赵武灵王的支持下,嬴稷被秘密送回秦国,因为他的舅舅魏冉是手握重兵的将军,所以力排众议,强行让嬴稷登基为王。
当时很多宗室大臣都不看好嬴稷,然而无奈众多公子都在为了王位自相残杀,只有嬴稷年纪尚小可以控制,可是他们低估了嬴稷,这才是真正带领秦国走向辉煌的王。
秦昭王在位期间重用白起等人,将从前欺负秦国的魏国打的抱头鼠窜,收复了被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组织五国伐齐,几乎使齐国灭亡;鄢郢之战中夺取楚国大面积疆土,迫使楚王逃走,占领郢都和黔中郡;计杀义渠王,荡平义渠免除后方威胁;长平之战打败赵军四十五万人,让赵国从此无力再战……
秦昭王的继位对秦国来说是一种幸运,也是上天选择了他,如果秦昭王没有继位,秦国可能在秦武王的带领下继续东征西讨,以绝对的武力统一天下。
秦昭王在位期间显然并不是完全以武力征服六国,从他信任苏秦、范雎,甚至是孟尝君田文这些谋士来看,秦昭王是比较主张谋略和武力并用,实现秦国一统天下的梦想的。
其实无论是秦武王还是秦昭王,他们都是头脑清醒的明君,又有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留下来的基业,这些足以让秦国在列国中称霸,只不过秦武王和秦昭王治国的方法不同,历史的趋势决定了无论是谁为王,秦国都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