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老师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出自《老子》第七十三章,现在都用来形容犯罪分子作了恶就要受到惩罚,作了恶的坏人无论逃到天涯海角,最终都会被抓住。“天网恢恢”是形容在我们的头顶上,似乎有一张无形的网,虽然看不到网在哪里,但一旦做了坏事,终究逃不出被惩罚的结果。
那么,在《老子》的原文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为了确保《老子》原文的准确性,我们通过对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甲本、帛书乙本,还有北京大学接受海外捐赠所获得的西汉竹书,以及傅奕、王弼、河上公等版本的仔细校对,得到以下校正版: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默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对于广大的读者朋友,必须事先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有很多关于文字考证的内容,读起来枯燥乏味又劳神费事,但有些话不说又不行,以免得人家又说我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所以,若是读者朋友们对考证内容感兴趣,可以慢慢细读,也希望给我找找毛病;若是希望直接看答案的,就请跳过这些考证过程。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这句话的文字,只有帛书甲本多了一个者字,作“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其他所有版本都没有者字,反正意思都一样,按照传世本的习惯,还是写作: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老子认为,刚强勇敢的会被杀,柔弱不勇敢的反而能活下来;被杀就是有害,能活下来就是有利;刚强勇敢就是有害,柔弱不勇敢就是有利。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老子又说,有害还是有利都是天道作用的结果,刚强勇敢的会被杀,说明天道是讨厌刚强勇敢的;柔弱不勇敢的能活下来,说明天道是喜欢柔弱不勇敢的。那么,天道为什么会讨厌刚强勇敢的呢?谁能知道其中的缘故呢?
通过《老子》第二十五章,我们已经明白,道是先于宇宙天地就存在的,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的。道的形体是虚无缥缈无形无状的,道对天地万物的作用却是生生不息的。所以《老子》不厌其烦的强调了人要效法天道的虚无,要做到上德若谷、知足、生而不有、大国以下小国、柔弱、不争等等,用这一章的话来说,就是要“勇于不敢”。
老子说的勇于不敢,并不是在实际生活中怕这怕那,什么事情都不敢做,因为老子的《道德经》讲的都是道和德,并不是讲具体方法手段的,如果把勇于不敢当成一种方法手段来用,那就是把道当成了术,肯定是不对的。学习道家文化的人,道和术这两个概念是一定要弄清楚的。
勇于不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跟诸葛亮《诫子书》中的淡泊宁静一样,是产生智慧的基础,是属于道。勇于不敢,就是要抛弃自我的情绪私欲,抛弃所有的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让自己的心灵达到像天道一样的空灵,只有在这样的无我境界中,生生不息的道用才能对自己产生作用,才能让自己获得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够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找到最恰当适宜的方法手段,最终把事情做对做好,通过把事情做对做好,就能获得利益,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拿这一章的话来说,就是“勇于不敢则活”。
道家文化,并不是像齐人攫金一样,看见了利益就直接伸手去拿,而是要经过这么一个无我、看清、做对、双赢的过程,才让自己最终得到利益。
普通人是看见了利益就直接伸手去拿,这就是勇于敢者;学道之人是通过无我、看清、做对再得到利益,中间多了一个无我的过程,这就勇于不敢。
道家的这一套无我、看清、做对、双赢,完全是根据天道虚无却生养万物这个理论而建立的,这就是道家文化的独特之处。
普通人的思想和道家文化,究竟孰优孰劣,相信广大学习过道家文化的读者朋友们,会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所以,天道会讨厌勇于敢者。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就是老子在问;天道最讨厌什么,你们知道吗?天道为什么会讨厌,你们又知道吗?
看了以上内容的读者朋友们,想必都已经能够回答老子的这个问题了。
说白了,要想得到天道生生不息的作用,首先要领悟到道是先天的,是空无的,对我们又是生生不息的,我们只要抛开自我,达到空灵的无我境界,就能得到天道的妙用。
如果一定要认为道只是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一定要认为道只是天地之内的东西,那恐怕就算把老子请来了也没办法,恐怕老子也叫不醒故意装睡的人。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默而善谋。
争,帛书甲本残缺,帛书乙本作单,其他的版本都作争。帛书乙本的单,在《老子》第六十七章:以战则胜,帛书乙本也作单,作以单则胜,只可惜帛书甲本的这个字也残缺了,而王弼、河上公、严遵诸本皆作以战则胜。更奇怪的是,传世本的以战则胜,在西汉竹书和傅奕本,皆作以陈则正。
以战则胜,从帛书乙本及王弼、河上公诸本来看,帛书乙本的以单则胜,也就是以战则胜的意思,单乃是战的省略字。
不单而善胜,其他版本都作不争而善胜。可见,单是战的省略,战、争两个字又是义近可通假,我们现在常把战、争合起来称为战争。所以,单、战、争三个字可互用,对原文的理解没有影响。现按照传世本的习惯,还是写作:不争而善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