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为霜,看完诗经里的白露和秋露,你会原谅古代人的悲秋

2020-09-04 19:29:12 作者: 白露为霜,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每年公历的9月7日至9日,是农历一个重要的节气,白露。虽然白露经常会在农历的八月,但由于闰月关系,或有偏移,但这是进入秋天重要的时段。虽然古人以立秋作为秋天的开始,但是体感能够察觉并感觉的秋,是在白露之后。

此时,秋天正式开始转凉,白天空气明净干燥,但昼夜温差加大,半夜或者凌晨可以看到空气凝结成的露水附着在户外的草木之上。而大多数草木树叶开始萧条转黄。

古人何以将此时节命名白露?秋属金属白,叫金露岂不更吉利?但是从五行的观点,金木相克,估计是怕秋天火灾多,所以竟以白名,是因为月下清晨那晶莹更是万木滋养的底色,还是白能代表秋天的逐渐素净?还是因为当时人们普遍文化不高,选择更容易识别上口的字和词?

总之二十四节气在先秦就广为流传和接受,只是在汉朝初年正式纳入历法体系。

所以”白露“这两个字是实打实的古语,因此与节日之中,节气之外,又衍生了诗词和情感的绵绵美感。”白露“在古代诗词中出现的次数,叹为观止,却又百读百写不厌,之如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今天来解读的是诗经,记录先秦时代的诗歌,是我国最早的民歌总集,去触摸两千多年前的秋天。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就是芦苇。有人说蒹葭是指未抽蕙的芦苇,所以是青青河边草一样动人。写明显是欺负古人,靠天吃饭的古人,不知道白露时节的芦苇啥样子?何况这明显是写的秋天,霜露并用,无论是形容露水白得像霜还是,露水之后就是霜寒,无一不显示这是秋天。而此时蒹葭虽然枝干青青,花却开始抽蕙并且是白色。并且逐渐完全枯黄或枯白。

蒹葭苍苍确实是有秋天的萧瑟之美。那站在芦苇丛中或者水边的美女,不怕冷么?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早上的芦花上有湿漉漉的露水,这是又一天开始了。这个美女从半夜等到早上,到底为了什么?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这初秋的芦苇还很茂盛,那露水还在枝干上,那美好的人儿,你为什么还在这里?

古代人伤秋,我是彻底原谅。因为保暖的棉花和棉制品是在明朝之后被朱元璋强行推广,家家户户必种,才拥有了廉价保暖的冬衣冬被,古代的普通人,冬天一寸棉都没有,他们最能感受秋天来时候的冷,最绝望的是这冷几乎持续半年,从冷的时候就开始叹气,或者是解决生存困境的方式之一吧。

这个站在秋天白露时节的美好的人儿,是男是女已经不清楚了。但我分明觉得他或她的冷。这个写诗的人是写自己还是想救她?千百年莫衷一是。但这首诗是写白露和蒹葭的名篇。

当然作为爱情的名篇,它一样冒着丝丝凉意,这是在秋天里下水靠近所爱所慕的人啊。我甚至读出了那悲伤和绝望。当然这也符合爱情心里,望而不得,欲求不满,才是真爱。只是先秦的人或者比我们更认真。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诗经《行露》

古人的烦恼和压力比现在人多,因为物质匮乏。秋天的晚上要出门赶路,那脚上穿的,绝对不是防雨套鞋。不论是木屐还是草鞋还是丝麻做的鞋,都怕水。露水半夜而来,却让人无法躲避和遮挡,穿着鞋子踏在露水里,那种冰冷泥泞,入脚之寒,让人难过。

这可以引申生活和情绪的方方面面,烦恼如秋天的露水,人在江湖飘,处处背挨刀。

露湿罗袜是不用赶路人的小雅兴,露水湿寒衣是无数秋天普通人的又一根骆驼上的稻草。

“英英白云,露彼管茅,天步维艰,之子不犹。”诗经《白华》

这世界不是患多就是患少。秋天的渌水其实非常可爱,因为它可以滋生秋天的最卑微的小草,俗话说,一根草顶一颗露水,来比喻卑微的生命也有属于自己小小的满足和幸福。

但显然,这首诗经写的是干燥的秋天,雨露稀少,那被抛弃的野草,在天公分配下,被艰难出局,一点露水都没有。据说这是周幽王被废除的皇后所写。所以“雨露均沾”真是封建后庭的吉祥话。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诗经《蓼萧》

难得秋天的露水用到了对的地方,你看那艾萧之草上沾满了露水,看起来如此新鲜。我看见你对待我就和兄弟一样,我怎么不欢喜?我想起在厨房洗菜,青菜过水时那种新鲜,还滴着水珠。两个人的感情要是真的新鲜掐得出水来,何以秋风悲画扇。所以露水又常常用作不可长久,无论君臣朋友夫妻,露水之美,总是让人情伤。

但是白露时节来了,对于今天的人,诗经有首诗挺应景。

”湛湛白露,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那透明的露水,不看到太阳不会干掉,但关我们什么事呢,晚上一起喝酒,咱们忙自己的,不醉不归。这是顶层贵族的快乐。

当代都市人对于白露节气和露水基本无感,因为道路平整,有衣有鞋,冷暖无虞,不用天冷担心没有御寒的衣裳,不用担心露水伤了脚和鞋,时常去网红芦花地打卡,有时尚男女在头顶染一丛银白,表示自己的审美到达新的高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