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定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动乱的四百年,华夏的辉煌与鼎盛随之而来。尽管隋唐的建立,都是从阴谋和杀戮开始的,如此青史血迹斑斑。然而在这片血染的大地上,开出的却是绚烂多彩的文明之花。
唐朝代表着中华的辉煌与鼎盛,这是毋庸置疑的,唐有理由成为华夏的标志符号和代名词。对于唐的名声大噪,隋的存在感则低很多,这是相当不公正的。正如汉是秦的政治执行人,隋则应当是唐的文明开拓者,秦汉与隋唐一样,是相互关联且密不可分的。
隋虽然短暂,却光芒万丈,这个短命王朝完成的工作量,是其他王朝的数倍。隋留下的诸多历史遗产,直到明清两朝时,都让人受用无穷。隋王朝二世而亡,唐帝国二代而兴,隋炀帝和唐太宗,是人人皆知的两位帝王典型。下面就分五项思维,说说这两位国君。
即位:
杨广(569年-618年),隋开朝皇帝杨坚次子。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冬,杨广为统帅,高颎为总指挥,平南陈;开皇十年夏(590年),杨广与杨素平定江南,杨广任江都扬州总管。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广诬告太子杨勇,杨勇太子被废,杨广继太子位。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逝,杨广继皇位,随即逼杨勇自缢,后诛杨勇子孙。关于隋文帝杨坚的死因,一直为历史疑点,是否为杨广所弑争论不休。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开国皇帝李渊次子。大业十一年(615年),李世民入云定兴队伍,于雁门关解救杨广。义宁元年(617年),李世民鼓动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后破隋都长安,李世民封秦国公。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唐朝,李世民封秦王,后四方征战。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杀太子李建成。次年,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
杨广与李世民的皇位,都是弑杀长兄而夺得,并灭兄长满门。杨坚之死成疑,李渊则被李世民暗囚于宫中。
战功:
杨广推崇“千秋霸业、百战功成”,杨广好战也战绩辉煌,《隋书》评其战功“过于秦、汉远矣”。588年时为晋王的杨广,挥军51万灭南陈,俘虏南陈国君陈叔宝,自此,华夏结束400余年的动荡,再次实现大一统。即位后,杨广两次御驾亲征突厥,东突厥俯首称臣,甘愿保塞下。几年后杨广再次亲征,击败吐谷浑,设立四君郡,西域纳入隋版图。杨广还加深内陆与台湾的联系,《隋书》载:故师出流求。三次东征高句丽,皆未攻克辽东,反而大耗国力。
李世民是天生的战争机器,将战争演练成艺术。617年李渊太原起兵反隋起,李世民一直是唐的兵马总指挥,四方征战攻无不克,破长安、平刘武周、灭窦建德,唐王朝的建立与开拓,李世民居首功。即位后灭东突厥、征吐谷浑,以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对于一生的战场生涯,李世民归纳为: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
杨广战功显赫,作为帝王更是难能可贵。而李世民则是天生的军人,堪称军事天才,整个唐天下,几乎都有李世民的功绩,这样的成果几乎无人可比。
驭人:
都说好的帝王,驭人之术是上上乘,杨广的驭人术则实在不敢恭维。杨广称帝后,立即逼兄长杨勇自缢,而后灭杨勇满门,囚禁与杨勇关系较近的兄弟杨秀与杨谅,后二人死于牢狱。隋开国功臣高颎、贺若弼、杨素,都被杨广先后诛杀,对于扶持其称帝的宇文家族,杨广则任由横行。杨广后期对于奏折,是选择性批阅的,裴矩是整理奏折之人,裴矩欺上瞒下,以致于杨广临死也不知天下已乱。
李世民的驭人之术,在帝王之中属上乘。秦王时期征战沙场,李世民便擅于用人之道。李靖为个人名声,告密太原李家有反隋之心,李家在长安的族人皆被斩首,祖坟也被刨开。李世民破长安城后,心惜李靖才能,收纳并重用。名将侯君集参军时,只是小小的马前卒,幸而李世民慧眼识才。魏征原为太子李建成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将其招致麾下。
杨广的用人才能,只能不及格。李世民能知人善用,且用人不疑,堪称明君典范。
政治:
杨广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勤政务实节俭,破碎的山河迅速恢复,杨广作为富二代,与父亲的风格截然不同。杨广的追求是,大作为和大功德;做派则是大手笔和大排场。杨广于政治上非常刚愎自用,大兴洛阳城,不久便开凿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打通从洛阳到江都的河运,同时修建帝国舰队。燕支山大摆宴席,外国使者皆免费,大肆挥霍着国库。后期三征高句丽,则为隋的覆灭埋下祸根。
前朝覆灭的前车之鉴,李世民悉心吸取。李世民即位便强调以民为本轻徭薄赋,从不轻易征徭役。对于人才的重视,也是盛世形成之因,李世民增加了前朝科举的科目,这样使人才得以大批涌现。在官场之上,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使贪官污吏人数大大降低。开创三省六部制,为后世朝代,甚至于西方世界,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政治的先进和廉明,促成“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