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解决就业问题关键还在于促进经济增长

2020-07-17 12:07:20 作者: 余永定:解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对就业目标进行了强调,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毫无疑问,我们必须要强调就业这一目标。因为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人民大众的福利。但我还要强调一点,我们不能把“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速度”这两件事对立起来,它们两个应当是一致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讲,我认为经济增长速度是更重要的变量。因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速度是所谓“纲举目张”中的“纲”,把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速度提上去了,解决就业问题自然就有了基础。如果我们把就业增长目标作为一个“纲”,就很难制定全面的宏观经济管理计划,很多或者说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都将无法确定。

?
还有一个问题,就业统计是所有统计数据中最不可靠的数据。为什么这么说?举例而言,2019年年底城镇就业人数是4.427亿,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62%,相应的城镇失业人数是1663万。按照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个概念来计算,城镇调查失业率就达到了5.2%,高于城镇登记失业率,与之相应的城镇失业人数则是2428万。仅仅因为统计方法不同,失业人数就差出了765万,占新增900万就业人数的80%,说明这个数字相当不可靠。在这样的背景下,900万到底意味着什么?很难说。

?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具有和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国情,那些国家的失业登记可能非常准确,但中国的体制具有特殊性。在中国,我们很难根据新增就业900万的目标来制定2020年度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很难根据这个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结构与节奏、力度。

?

大家都喜欢批评“以GDP增长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觉得这是一种“唯GDP论”,认为如果过分强调了GDP的增长目标,地**府就可能会盲目地追求投资,但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了GDP的增长目标,仅有就业增长目标,拿就业增长目标作为考核地**府政绩的标准,地**府会做什么呢?是不是就会靠地摊经济来解决就业问题?或者多安排一些就业岗位?会不会通过政府部门自身多招聘来解决就业问题?我想说的就是,仅以GDP增速作为考核标准确实有很大的问题,但仅以就业增长作为考核的标准也不行。

?

现在,我们不能在增长目标中仅仅强调一个就业的目标,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没有增长的就业,不是真正完整的就业,而在很大程度是一种“隐性失业”。本来100个人就能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仅仅为了满足就业的增长目标,就让200个人来做。这虽然杜绝了“失业”的发生,但劳动生产率也随之下降了一半,多出来的那100个人实际上处于“隐性失业”的状态,我们应对这一问题保有清楚的认知。

?

解决就业问题关键还在于经济增长

?

那么,到底要如何解决失业问题呢?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很多人提出要发放纾困基金,政府也确确实实在今年的财政支出上安排了不少钱用于抗疫纾困,我认为这是必要的。临时性纾困基金的发放,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要想真正救助处于失业状态中的劳动者,主要还是应该要完善我们的失业保险体系。应该承认的是,尽管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恢复增长阶段,但疫情的后遗症依然存在。所以,除了尽快恢复生产、通过生产而创造就业之外,还有很多纾困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完成。

?
具体要怎么做呢?目前,美国、日本及其他很多西方国家仍处于疫情的发展阶段,但在疫情爆发的前期,他们确实按人头向民众发了不少钱。比如在德国,为了抗疫纾困,德国政府所发出的钱占到了GDP总数的百分之二、三十;在日本,4月份的时候日本疫情已经十分严重,但大家还是纷纷跑去挤地铁,原因就是一般工薪阶层担心过几个月就会把所有储蓄花光,因此不得不出去工作。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就提出每月向每个民众发放10万日元,有了这10万日元,大家就不必在乎停工后的生存问题了,所以当政府宣布这一决定后,日本挤地铁上班的人数马上就减少了。

?

也就是说,在抗疫阶段按人头发放抗疫纾困基金,确实是有很大作用的。但这种按人头发钱的做法,也会产生很多问题,如道德风险问题等。一些美国人就把这笔钱存起来甚至把钱用于购买股票,或者本来可以去上班,拿了钱以后反而不去上班了,这产生了一种道德风险。所以,纾困基金的发放是有必要的,但也要看情况,特别是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除了依靠经济的增长外,就要靠我们的失业保险体系。在抗疫纾困阶段也就是武汉解除封城之前,中国老百姓主要是靠以下三种手段来渡过难关:一是靠储蓄;二是多多少少靠我们中国的社会保险体系;三是靠农村的蓄水池作用,春节期间农民工回家和家人共度长假,在某种意义上对缓解抗疫期间的失业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

?

到目前这个阶段,为了更好地解决失业问题,除了推动生产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体系。我国的失业保险体系应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郑秉文教授就指出,中国失业保险体系存在三大问题:

?

第一、失业受益率过低,即领取失业金的人数占总失业人数比例太低。

?

第二、参保的受益率也很低,即领取失业保险人数占参保人数的比例一直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