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甫:明刻本《郡县释名》的初步研究

2020-07-19 11:09:19 作者: 华林甫:明刻

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一书在地名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已如上述,即使在他着笔“义未详”的情况下,仍能提供考察的线索,罗列前人诸说,价值是不小的;四库馆臣讥之“置而不言”、“固陋之甚”是片面的、夸大其词的,因而也是不公允的。

总而言之,郭子章宦辙半天下,以数十年之功著成了二十六卷《郡县释名》,不仅全面地诠释了他生前1411个政区地名,涉及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二十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且对区域地名特征、因水为名、地形地名、物产地名、美愿地名、人物地名、避讳地名、国号地名、地名通名、异地同名等传统地名学内容均有独到的见解,某些方面的创见已上升到地名学理论的高度,因而我们可以说:郭子章是明代杰出的地名学家,他撰著的《郡县释名》是继承《汉书·地理志》以来地名渊源解释衣钵的传统地名学集大成之作。

(此文系在拙作《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述论》一文基础上修改、充实而成,该文原刊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

7、关于国号地名,郭子章不仅指出云南晋宁县是以晋朝得名的,四川广元是以“元”国号为名的,而且在浙江武义县云:“时(指武则天当政时期)天下郡邑多以‘武’名,武安、武隆之类”,试图摸索得名的规律。

8、关于县名通名,他在河南归德府鹿邑县下说:“隋名。春秋晋邑,本曰鹿鸣……刘成国曰:四井为邑,犹悒也。邑人聚会之称也,凡县名‘邑’者仿此”。这是对带“邑”字县名得名的规律性总结。

9、关于同名地名,《郡县释名》多是互举,或用别的方法指出它们的区别,如广东惠州府海丰县:“又山东济南府亦有海丰县”,又在济南府云:“滨海,故曰海丰,广东惠州府亦有海丰县,惠近南海,此近东海”。又如江西广信府永丰县:“吉安(府)亦有永丰县,每科试录,分吉永丰、广永丰以别之”。地名最忌重名,但为了表示“顺安王化”,万历三十五年(1607)他在贵州巡抚任上亲自将思南府水德长官司地改置为安化县,然后说:“陕西庆阳(府)亦有安化县,与此别“。明末潘光祖辑《汇辑舆图备考全书》卷2罗列了明朝省、府、州、县同名地名87个,清朝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11也罗列了明朝38组共86个同名县。郭子章历数同名地名,虽然没有潘、钱那样详细,但下述四例有他自己的特色:(1)江西南丰县:“或曰古徐州有丰县,曰南丰别于丰也”;(2)广东南雄州:五代南汉置雄州,宋改南雄州,“以河北亦有雄州,因加‘南’以别之也”;(3)陕西巩昌府西和县:“宋名……淮南亦有和州,故加‘西’以别之”;(4)广东潮州府澄海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海寇平置,取海宇澄清之义也。潮曰澄海,漳曰海澄,皆此意也”。郭子章如此诠释同名地名,比纯粹罗列异地同名地名高明得多了。

10、即使不知地名含义,他也一并总结规律。他注意到广西许多地名带“罗”字,苦无释义,曾在柳州府罗平县下云:“宋开宝中置罗城县,义未详。柳州地名‘罗’者甚多,如罗池、罗艾山、罗洪洞,皆有‘罗’,义不独罗城”。今天,我们才知道在壮语里“罗”字大部分为“山”的意思,小部分为“田”的意思,“罗”字地名集中颁在广东西部和广西东部的西江流域 ,那一带山岭崎岖,山中田畴棋布,壮族的先民千百年来就生息其间,这是“罗”字地名由来的地理基础。

另外,郭子章曾经试图把古代和当代地名进行分类,撰成《古今郡国名类》三卷,可惜今已失传,仅存此书之序,从中尚可窥知该书内容之一二。序文叙及本书写作缘起:“客有赠予密云枣者,予以啖诸孙,孙问何名密云,予曰:此密云县产也。因出对曰:‘密云县’,久之一幼孙对曰:‘栖霞寺’。予问若何知栖霞,对曰:‘在金陵曾随父入栖霞寺礼佛’。予因思郡县以天文名者不过密云、栖霞、扶风、日照之类,不多见也,因命诸孙以天文地理等分门类之,以附于总龟。对类之末中有复者如顺天府,顺类、天类两收之;如泰和县,泰类、和类两收之,无嫌复也。古有郡县名如天雄、无终之类,如卫驿名如金吾、羽林、螺川、五云之类,有关名如潼关、玉垒关之类,取其著者,不能悉也。有不能类者如亦佐、麻哈,姑存之备考可也,总名之曰《古今郡国名类,以为小学之助” 。

三、地名渊源解释的专门之作

《郡县释名》以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省)为纲,以府、州、县为目,除少数地名“义未详”外,对现有的1411个政区地名作了渊源解释,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二十多个方面的内容,表列如下:

表1:《郡县释名》所释地名的统计 (略)

诠释地名渊源是传统地名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象《郡县释名》这样全面解释涵盖整个国家现有政区地名的著作在此前则是绝无仅有的。据《明史·地理志》统计,万历中后期全国共有府州县政区地名1583个。《郡县释名》所释渊源之地名(尚不包括行文中对以往地名的诠释),已占当时政区地名总数的89.1%。象这样大量地、专门解释地名渊源的著作,郭子章之前还不曾有过,《郡县释名》是第一部。

郭子章解释地名渊源,主要是依靠文献材料,他在《广东郡县释名序》中说:“予既草宇内郡县释名,惟两粤未就,归养稍暇,取二省郡国志足之”,即是明证。他在书中大量引述了《诗经》、《山海经》、《禹贡》、《左传》、《汉书·地理志》、《春秋盟会图》、《水经注》、《括地志》、《初学记》、《唐六典》、《史记索隐》、《通典》、《元和郡县志》、《元和姓纂》、《太平御览》、《路史》、《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通鉴地理通释》、《玉海》、《舆地考》、《明一统志》、《大明会典》、《悟真篇》、《东皋杂录》、《行宫杂录》等文献,这些书绝大部分仍然完好保留至今。而郭子章引述当时的方志更多,据不完全统计,书中引述的便有《豫章图经》、《南昌府志》、《饶志》、《(广信府)图经》、《建昌志》、《新喻志》、《吉州图经》、《蜀江志》、《四川总志》、《山西通志》、《会稽土地志》、《(辽州)州志》、《上蔡县志》、《(武陟)邑志》、《(郧阳府)郡志》、《(大竹)邑志》、《(嘉定州)州志》、《(安居)县志》、《广东舆图》、《(独山州)志》、《广宁志》等数十种之多,这些方志都是万历及其以前的作品,很少保存到今天,因而专就保存古代文献而言,此书意义也是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