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甫:明刻本《郡县释名》的初步研究

2020-07-19 11:09:19 作者: 华林甫:明刻

关于四川大竹县的由来,郭子章曾反驳了县志的说法:“唐武后久视元年分宕渠东界置,则县自唐名也。邑志谓宋绍兴时产大竹,竹中有白兔,遂以名县,又自矛盾矣。大竹邑地辽阔,崇冈复岭,多产大竹,故以名邑,《郡志》物产惟产大竹。”关于河南夏邑县的来历,他解释说:“战国时为下邑地,因地窳下也,汉置下邑县,志云金改‘下’曰‘夏’,以华夏名。愚谓金本非夏,胡为改夏?盖古‘下’、‘夏’字通,如下阳、夏阳之类”。关于古代鸠兹的地望,他指出了文献记载的疏误,在荆州府松滋县下云:“以兹方产赡松也,乐史以为鸠兹。总志亦云:松滋、古鸠兹,误也”,接下来便是言简意赅的论证:“松滋楚地。楚伐吴及鸠兹,乃荆之松滋”,指出此实系一侨置地名的遗存。

关于广东高州府,郭子章也驳斥了传统说法:“俗谓唐高力士是其州人,州以力士名,非也;唐之前已名高州矣,子陵擅严、袁京重袁、力士何人,得擅此名耶?”查《隋书·地理志》高凉郡:“梁置高州”;《南史》卷51《梁宗室萧劢传》:“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前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通典》梁大同七年(541)有高州刺史孙固 ,则知高州的确置于南朝梁大同年间,比高力士(684-762)生活的时代要早出一个半世纪。因此,郭子章的反驳是完全成立的。

郭子章还积极推行中央政府的改土归流政策。他写到贵州思南府安化县时说:“本水德长官司地,万历三十五年(1607)土司争袭,子章题改土设流,名安化县,远人顺安王化之义也” ;在石阡府龙泉县下则云:“万历二十八年(1600),播酋寇龙泉,长官安民志死之;播平,子章及巡按宋兴祖奏设为县”;又在安顺府下云:“本安顺州,万历壬寅(1602)子章题改为府”;还在平越府黄平州下说:“万历二十八年播州平,贵州抚、按奏设为州,属贵州。贵州山箐插天,独黄平田壤平夷,颇似江南,故称黄平”;黄平州所属的湄潭、瓮安二县也是万历二十九年(1601)平播后郭子章析置的,此二县命名缘由,可从他诗中得知,《湄潭有感》:“湄潭潭畔水如眉,九曲纵横似武夷”,《瓮安县》:“蛮烟瘴雨一朝晴,瓮水安江两地清” 。可见湄潭是以水得名,而瓮安则是一个合成地名。由于郭子章长期担任贵州巡抚,他命名或参与命名的地名如贵定、遵义、石阡、安顺、黄平、湄潭、瓮安等,至今仍是贵州省所属的市、县。

四、地名释名辨误

历来地名的释义,众说纷纭,其中不免穿凿附会,以讹传讹。郭子章并不被这些说法束缚手脚,而是不囿陈说,对于一些似是而非又是很流行的说法持怀疑态度,逐一辨正,颇具有知灼见。比如关于嘉定州(今四川乐山市)的得名,前人有三种说法:“《州志》曰:汉成帝时犍为郡得古磬十六枚于河滨,遂更犍为名嘉定;又曰:公孙述据蜀,莫敢谁何,乃征费贻、任永辈,以伪命不应聘,后光武嘉之,更名为汉嘉;《四川总志》曰:汉武帝通西南夷,置蜀、犍为二郡,光武改为汉嘉”。这三种说法都牵强附会,郭子章辩驳道:“三说皆误也。考《后汉书》曰:汉嘉,故青衣,阳嘉二年改。《前汉书》曰:蜀郡青衣,应劭曰顺帝更名汉嘉。按阳嘉,顺帝年号,则更青衣为汉嘉者汉顺帝,非汉光武也。前、后二汉书地理、郡国志俱无嘉定,则州志谓汉成帝更犍为为嘉定,尤非也。按常璩《华阳国志》云:公孙述据蜀,任君业闭户、费贻素隐,光武帝嘉之曰:‘士大夫之郡也’,未闻改为嘉州。后人注国志,遂云光武嘉之,嘉州得名以此。此注之误,非国志之谬也,且国志称‘嘉’字甚多,如文翁立学,巴汉亦立学,孝景帝嘉之;如三蜀大姓,由番禺出贡汉朝,世祖嘉之。此类不一,安得以一‘嘉’字遂云改嘉州耶?嘉州之名,起于后周,唐宋因之,至宋庆元初升嘉定府,嘉定之名始此”。在这里,郭子章使用了较多的篇幅,条分缕析,详细反驳了关于嘉州、嘉定名称来历的谬传,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不失为一篇严谨的考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