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安史之乱:只因一场舞蹈成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2020-08-30 19:33:19 作者: 详谈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今北京)起兵。安禄山的属下骑兵精锐,剑指中原。

(安史之路路线图)

由于安禄山在东北的势力过于庞大,所以叛军很快便占领了河北随后直冲东都洛阳。唐玄宗直到12月22日也就是六天后才确信“亲儿子”安禄山是真的要造反。于是他命令儿子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帅东征安禄山保卫洛阳。由于唐军的主力还在边关并不能及时赶回,高仙芝与封常清只得临时在长安招募、洛阳招兵,但找到的都是些市井子弟,没有战斗经验,并且也没有时间训练他们。所以虽然安禄山虽然遇到了大军抵抗,但很快便将其击溃。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叛军就攻入了洛阳,安禄山自立为帝,国号为“大燕”。

5.高仙芝与封常清

高仙芝和封常清在撤出洛阳后,在潼关再次集结兵力,同时调回部分边关兵力,并且在潼关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因为潼关易守难攻,只需在此坚守等待增援是正确的做法。但谁都没想到,后方又出了大问题。朝廷文官的腐朽使他们对武将立功十分忌惮,并且使得玄宗对武将产生怀疑。加上高仙芝本身也是高句丽大将而非汉将,这也就成了文官们诬陷高仙芝的有力证据。随后封常清和高仙芝以勾结叛军避战不出的罪名被处斩。

6.北斗七星翰,哥舒夜带刀

新将领是已经年迈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对兵法的熟悉正确地判断了形势,上任之后立刻下令加固城防与深沟高垒闭关坚守。安禄山几次强攻都遭到了挫败。

(哥舒翰画像)

而与此同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与同为叛将的史思明激战。战争打得有来有回但总体还算顺利。哥舒翰此时认为,叛军因为劳师远征的缘故已经在逐渐松懈下去,在占领区不得民心且后方失利的情况下很快便会自溃。

可是唐军的失败也是来自于后方(你没看错,又是后方。)宰相杨国忠怀疑哥舒翰在为自己谋私所以才避战不出。加上此时安禄山故意派老弱病残在阵前骚扰唐军,让玄宗和杨国忠以为安禄山大势已去。于是玄宗下令逼迫哥舒翰出关剿灭叛军。在百般劝解无果后,哥舒翰含泪出击安禄山。安禄山佯装退败诱敌深入,在灵宝山的山道上设下埋伏,二十万守军覆灭。哥舒翰也被属下绑赴敌营。

(《哥舒歌》为西鄙人歌颂哥舒翰所作,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意难平啊意难平。)

7.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次出击失败也让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取得的战果功亏一篑。此时长安城已经门户洞开难以为继,安禄山的精锐步骑开始全速冲往长安。玄宗和杨国忠在得知消息后惊愕不已,随后玄宗扬言要御驾亲征,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禁军集结完毕之后,在公元756年6月12日黎明时分,玄宗逃出长安向蜀地而去,真就来了个反向“御驾亲征”。

8.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在十四日晚行至马嵬驿时,禁军士兵得知安禄山已经攻入长安,这时士兵们的家眷还在长安。于是军心忿恨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在当晚营队休息时有人大喊了一声“杨国忠造反”,于是士兵哗变,诛杀了宰相杨国忠。但士兵的怨气还没有消下去。陈玄礼为稳定军心,向玄宗示意诛杀杨贵妃,玄宗没有回答,算是默认了。

(马嵬之变。“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9.一路向北

在杨贵妃自缢以后陈玄礼赶紧跑到了玄宗面前认罪,玄宗知道陈玄礼此举是为了保护皇帝自己,所以他也没有追究这件事。但此事也使玄宗威信扫地颜面无存。

太子李亨在陈玄礼表示效忠玄宗后仓皇出逃。史学家猜测,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此次事件是由太子李亨和禁军首领陈玄礼共同策划的,其目的是夺权。所以李亨带领亲信离开队伍向北而去。

(唐肃宗李亨画像。“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

二十万大军出击居然不立元帅并且让一个宦官作监军,所以二十万大军只是声势浩荡而已,难以协调配合。加上天气恶劣,两次围攻安庆绪但却被史思明截断粮道而败退。

公元759年三月,唐军向西撤退,史思明再次率领军队攻占洛阳。

(史思明画像。)

邺城之战,唐肃宗李亨在安顿一年之后才下令征讨敌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当时追击敌军时所拥有的优势,并且不设元帅,几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久攻安庆绪不下,粮草不继,军心不稳,最终造成了大溃败。同时宦官鱼朝恩把邺城之战的败退的原因归结于郭子仪的失职。郭子仪因此被召回长安后解除兵权。

(郭子仪画像。)

14.尾声

邺城之战使得安庆绪实力大退,史思明的实力得以壮大。此时史思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所以他在杀掉安庆绪之后在范阳自立为帝。

761年三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但史朝义没有才能去统治,导致内部人心不齐。